【摘 要】
:
笔者经过20多年1万余病例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椎间盘在维持脊柱高度,保持脊柱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依依相连的周围软组织必会损害,与椎间盘共同承担负重和活动以及维持脊柱稳定的小关节必发生紊乱。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同时治疗小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传统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引起颈肩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刺激神经引起,而是脊柱小关节紊乱和周围软组织
【出 处】
:
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50届庆典·骨科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经过20多年1万余病例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出椎间盘在维持脊柱高度,保持脊柱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椎间盘突出,与椎间盘依依相连的周围软组织必会损害,与椎间盘共同承担负重和活动以及维持脊柱稳定的小关节必发生紊乱。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同时治疗小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传统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笔者认为绝大多数引起颈肩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不是椎间盘突出压迫刺激神经引起,而是脊柱小关节紊乱和周围软组织损害粘连和无菌性炎症所致。本文运用中医整脊手法调整小关节紊乱,臭氧注射疗法消除无菌性炎症,小针刀疗法松解软组织粘连,射频病灶热凝术固缩突出的椎间盘以减轻或消除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绝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无需开刀,症状消失,取得了良好效果。手术后效果不佳、无效或复发的病人,笔者亦采取主要针对周围软组织的治疗,调整小关节紊乱,松解粘连,恢复动态平衡,亦取得良好效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减除压迫与修复重建平衡同等重要”,两者必须都得到重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有关体会与探讨进行简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穴对火鼠失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20g,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空白对照。模型组:腹腔注射PCPA。针刺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天给予针刺治疗。安定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天给予安定灌胃治疗。分别观察大鼠脑内5-HT、5-HIAA、NE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内5-HT、5-HIAA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
目的:通过苍龟探穴针法与常规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筛选临床优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将64名患者分成两组,苍龟探穴针法组32例,常规电针组32例,苍龟探穴组:取犊鼻,梁匠,阳陵泉,膝阳关,血海,阴陵泉,曲泉,选用50~75mm长的毫针,得气后退至皮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多向斜刺,渐渐加深,后接G6805 II型电针机。常规电针组取穴同苍龟探穴组,直接凋针至“得气”后接G
目的:研究艾灸疗法对SAMP8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4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艾灸组,12只SAMR1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艾灸组选用“百会”穴进行艾灸治疗。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处死前一周开始给予小鼠50mg/kg的BrdU腹腔注射,治疗结束后,取海马组织,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结果:1.各组小鼠海马均有新生神经元阳性标志物共表达,与模
目的:通过局部按照三叉神经痛分支取穴透刺配合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疼痛期三叉神经痛6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建立一种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门诊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采用分支取穴透刺及根据三叉神经疼痛部位循经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每周三次,10次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6.9%及40.6%,优于对照组的84
目的:验证阴阳气血配穴法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方法:将临床75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运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每晚睡前口服舒乐安定(2mg)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采用多导睡眠图评估失眠患者的睡眠变化情况。
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影响方面,两组患者睡眠进程的比较无
目的:探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针刺结合腿部分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7例与针刺结合常规推拿术患者60例对照观察。结果:针刺结合腿部分筋术治疗组的显效43例、有效18例、无效6例,对照组分别为33例、14例和13例,两组疗效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腿部分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良好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穴对大鼠失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雄性,体重180~220g,40只随机分为四组。空白组:空白对照。模型组:腹腔注射PCPA。针刺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天给予针刺治疗。安定组:腹腔注射PCPA后,连续5天给予安定灌胃治疗。分别观察大鼠脑内5-HT、5-HIAA、NE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内5-HT、5-HIAA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
脑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高,常规治疗往往疗效慢效果差。自1973年以来,采取了头针疗法选刺头部一定刺激区,以促进脑血管和神经病损的功能恢复。对258例治疗分析,基本痊愈37.2%,显效38.1%,有效24%,总有效率99.3%。其疗效与发病到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患者在十天日内头针治疗,疗效显著。其次足够的刺激量是取得较好的重要措施。对脑出血患者的针刺治疗、血肿的减少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变化,而且人到中年后,新陈代谢减慢,生理上产生惰性运动减少,最终导致营养供过于求,而发肥胖,人们在追求形体美的同时,逐渐认识到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介绍了腹针及按摩擦治疗47例单纯性肥胖症的过程,浅谈了取得的临床疗效。
近年来,在缺血性脑损害的预防和治疗中,“预防性脑保护”概念己经逐渐被人们接受,它是指应用某些药物或非药物疗法,使缺血损害程度减轻,增强缺血损伤后神经元存活能力,从而使预后得以改善。本文介绍了巨刺法的渊源和神经解剖基础,浅谈了脑缺血超早期巨刺治疗的意义,分析了巨刺法的优点及需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