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县江口汉代崖墓第951号墓群M1-4墓加固、防渗工程

来源 :第七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介绍了彭山江口崖墓的自然条件和地貌、地质概况,并就汉代崖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崖墓进行抢险维修的方案.
其他文献
氟碳材料是新型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几年来,我们试用不同类型的氟碳材料,应用于竹木器和金属文物的外表封护,达到较好的耐侯、防腐蚀的稳定性效果.
本文通过实验说明了用聚乙烯醇缩丁醛对有机硅材料进行改性是切实可行的,并用图表说明了改性材料在骨角器质文物保护上应用的效果.
本文在分析砖石样品特性的基础上,将已知量的盐引入具有不同孔隙度的砖石样块中,经过吸盐、干化,等温吸附、脱盐等研究,分析盐对砖石文物的风化作用对保护材料的影响.所使用的保护剂为含氟聚合物及其有机硅的共混改性材料.可溶盐分别是NaCl,NaSO,CaSO和NaCl+NaSO,NaCl+CaSO·2HO.结果表明,盐的存在对临界含湿量有影响,不同盐对砖石材料呈现不同的风化现象.多孔性材料的吸盐量很大程度
本文详细分析了温州博物馆馆藏品北宋时期白象塔出土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为进一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测定了PMTA、MBO、MBI的普通拉曼光谱(NRS),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研究几种唑系缓蚀剂防止银器文物变色的表面成膜过程,复合缓蚀剂组分与银的相互作用,并讨论了其防变色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PMTA、MBI和MBO与银表面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由于杂环结构的差异,不同缓蚀剂在银表面上呈现不同的吸附取向,形成了更为致密的防变色保护膜.在成膜溶液中,PH值较小时有利于缓蚀剂吸附
重庆合川市涞滩摩崖造像几百年来,由于崖壁岩体自身应力调整和雨水,生物等风化破坏侵蚀,石刻造像所在岩体产生了岩体失稳、渗水、风化破坏等多种病害,尤其是崖壁岩体存在的裂隙切割形成的危岩体,对石刻造像的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对其进行了岩体的加固,预应力锚杆加固,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加固效果.
秦俑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也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秦俑质地为陶,出土时已支离破碎,必须通过粘接修复才有价值.本文主要对秦俑修复用的粘接剂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文介绍了激光解析质谱是一种可迅速得到生漆谱图的分析方法,且不需要进一步制备样品,可直接将文物样品放入进样仓,几分钟即可得到其谱图.
本文简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一座砖砌古墓的损坏情况,提出了用渗浆法加固该古墓的修复方案,并就渗浆加固机理,渗浆施工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探讨.
保护材料的选择在古建筑的化学保护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就现有化学保护材料和新材料,未来保护材料两方面,对古建筑的化学保护材料进行了回顾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