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了解内蒙古某些地区1-5年级学生近视现状,探讨近视源性环境成份,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对策.方法:整群抽样内蒙古兴安盟、赤峰市和阿拉善左旗1-5年级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进行近视源性分析.结果:内蒙古2014年1-5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5.3%,兴安盟、赤峰市、阿拉善左旗分别为25.1%,31.5%,23.8%,三个地区之间有差异(x2=53.923,P<0.001);
【机 构】
:
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010010 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010059
【出 处】
: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换届及第十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学校分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内蒙古某些地区1-5年级学生近视现状,探讨近视源性环境成份,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对策.
方法:整群抽样内蒙古兴安盟、赤峰市和阿拉善左旗1-5年级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进行近视源性分析.
结果:内蒙古2014年1-5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5.3%,兴安盟、赤峰市、阿拉善左旗分别为25.1%,31.5%,23.8%,三个地区之间有差异(x2=53.923,P<0.001);女生近视率高于男生近视率;蒙古族和汉族学生之间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49,P<0.01);父母亲近视,子女近视的比例远远高于父母亲非近视的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兴安盟2=748.162,x赤峰2=96.167,x阿拉善左旗2=142.505,P<0.01);父母亲学历的高低,与子女的视力不良检出率成正比,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学校近视与家庭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联,父母与子女的视力状况有很高的相关性.学生本身的近视源性活动也存在性别、民族差异.深入地探索近视源性环境影响,研究如何将其转变为近视的保护因素,对今后开展学校近视预防工作有导向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国六个省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严重程度及中小学生对自身视力的自我认知.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国六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10所中学和10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全国六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占55.7%,仅有58.3%的近视中小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的视力情况.中小学生佩戴第一幅近视眼镜的年龄分布与中小学生被初次诊断为近视的年龄分布一致,10~13岁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15q14、15q24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抗凝静脉血样3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15q14区带上的rs524952,rs580839,rs634990,rs685352,rs7176510,以及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进行基因型分
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2011级学生一到三年级视力监测结果,为有效防治学生近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659名在校小学生进行裸眼远视力检测.其中650人参加了三次监测,在此作为有效受检人数.结果:北京市西城区某小学2011级学生一到三年级视力检出率逐年上升.且视力不良检出率存在性别差异.视力不良发生呈现低龄化趋势.视力不良率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渐稳步增长.
Purpose: We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Apgar score at 5 minutes with childhood reduced vision at 3 to 6 years of age.Methods: 5834 preschool children aged 3 to 6 years participated in this s
目的:探索生命早期各阶段饥荒暴露对中国成年人慢性肺部疾病的影响.方法: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CHARLS)2011-2012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库,依据研究对象的出生日期将其分为四个不同的出生队列,通过与未暴露队列相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各暴露队列成年期慢性肺部疾病的患病风险.结果:共有2603名研究对象被纳入4个出生队列,未暴露、胎儿期、婴儿期和学龄前期暴露
目的:了解四川省中小学生视力现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为干预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现况调查,于2015年收集四川省7-18岁中小学生视力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地区的学生视力低下率及视力的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14306名学生视力,视力低下率为52.3%,平均视力为4.79.不
大连疾控中心自2002年初成立,依靠技术储备,依靠敬业精神,依靠创新思维,学校卫生专业落实时任领导的要求,实现了"高起点开局,跨越式发展",至今已经发表论文近百篇,重点研究领域为近视眼、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分三阶段介绍近视眼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近视眼是可防可控的。针对性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并已经提出一些防控策略。深入的研究正在进行之中,与近视眼病因研究同步进行,依托学科交叉,先前
辽宁省CDC积极参加北京大学儿少所组织的全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2008年获得25000份问卷.大连CDC参与这方面工作始于2010年,源自于一本书的撰写,书的题目是《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状况分析报告》,本文介绍青少年健康危险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联分析。在此,学习成绩包括2个层面。一是相对学习成绩,比较的是班级排位,从好到差分为5级。二是绝对学习成绩,是指高中学校类型,学习好的重点
除外近视眼(近30篇论文)、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超过30篇论文)的探讨,大连CDC还开展了其它方面的工作,有30多篇论文(累计起来近100篇).这些工作绝对多数来自于日常工作,包括与上级、下级的互动,以及横向的协作.在预防医学领域内,探讨了开展学校环境监测的意义,客观地分析了学校环境监测在学校卫生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并对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提出建议,包括加强政策与法规建设,卫生与教育部门之
本文介绍大连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专业在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方面开展的另一个研究,探讨其与家庭因素的关联.家庭因素是指家庭类型、母亲文化程度、父亲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