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虽是气道疾病,却对人体全身系统造成巨大伤害。目前治疗COPD的方法相对有限,现有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逆转肺功能的下降,阻止COPD病情的发展。运动锻炼作为肺康复的手段,可以从肺外器官出发减轻患者症状,临床应用中都对COPD患者施加不同的运动锻炼,例如:呼吸操锻炼、六分钟步行以及太极拳、八段锦、六字诀等中国传统运动,以期通过运动干预达到肺康复效果。研究表明,气功疗法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而六字诀作为我国传统功法之一,是将呼吸吐纳与动作相结合的一种导引术,许多临床研究将六字诀作为一种肺康复训练法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而应用最多的则是在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等方面。本文旨在探讨六字诀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上肢和下肢功能性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促进六字诀在COPD运动康复方案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招募并筛选出处于稳定期的24例COPD患者,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用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六字诀组。所有受试者均自愿参与并积极配合完成测试。运动干预前对全部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比如氧疗、抗感染、解症平喘以及止咳祛痰等。六字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六字诀功法锻炼,六字诀组45min-60min/次,2-3次/周,共12周,锻炼强度为borg评分量表的4-6级。干预现场均配各呼吸科临床医生监控患者身体状态。研究期间,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要求患者每次锻炼后均填写练习日志,并定期安排以电话、网络等形式随访。干预康复前后分别测定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1/FVC%)、30s屈肘练习、30s起坐练习及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分。统计方法:采用SPSS 24.0进行数据统计。将正态分布数据表示为平均年龄±标准差,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组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对照组12人,(性别,男/女:8/4,年龄:63.94±6.23,FEV 1%pred:58.77±18.65%)。六字诀组12人,(性别,男/女:10/2,年龄:65.33±8.54,FEV 1%pred:55.01±16.38%)。干预前对照组患者病程11.33±2.57,患者身体质量指数23.35±3.54,而六字诀组患者病程12.58±4.23,患者身体质量指数22.77±3.92。干预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及肺功能等方面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肺功能:三个月干预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EV1%pred较干预前有下降趋势(前:58.771±18.65,后:56.78±15.67,P=0.371),FEV 1/FVC%表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前:58.29±7.78,后:56.62±15.95,P=0.749)。六字诀组肺功能指标FEV1%较干预前略上升(前:55.01±16.38,后:56.91±15.19,P=0.358),但FEV 1/FVC%却有下降趋势(前:60.88±19.32,后:57.36±12.66,P=0.432)。组间对比显示,干预后两组肺功能并无显著差异(P>0.05)。2、运动能力:三个月干预后,对照组30s屈肘次数下降,30s起坐次数较干预前有增加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而六字诀组30s屈肘次数组内比较增加明显,从16.75±2.01增加至18.17±2.48,30s起坐次数组内比较同样増加趋势明显,从16.5±3.12増加至19.17±4.5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257)。三个月干预后六字诀组30s屈肘较同期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3、生活质量:SGRQ各部分评分显示运动干预后六字诀组较对照组增加趋势明显,在呼吸症状(P=0.012)和活动受限(P=0.029)两方面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六字诀锻炼对稳定期COPD患者上肢、下肢功能性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该方法既提高了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又改善神经肌肉活动,提高患者运动水平;该方法可应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康复治疗,其次六字诀可以提升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在肺功能改善上并未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可能原因是样本量不足或参与本次研究的COPD患者本身肺功能水平较高。总体来看,该方法疗效可靠、经济简便、患者易于接受且依从性较高,在COPD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