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概述了两种野生的十字花科蔬菜——芝麻菜、独行菜的特征特性、应用价值及其栽培要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合肥,230031
【出 处】
: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两种野生的十字花科蔬菜——芝麻菜、独行菜的特征特性、应用价值及其栽培要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利用6个农艺学性状、5个品质性状和RAPD标记,首次对‘丰抗70(FK)和‘华阳3号(HY)两个大白菜(BrassicacampestrisL.ssp.pekinensisOlsson)双单倍体(DH)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7.30%和26.04%)与农艺性状的(16.51%和14.88%)分别在两个DH群体KF和HY中表现较为一致,但品质性状的平均变异
“九五”以来收集川渝萝卜地方品种资源150份,筛选出优良高代自交系35个,转育不育系10个。选出优良品种4个,推广面积63000亩,并开展了雄不育系利用及新品种选育。
本研究拟利用非对称融合技术向芸薹属花椰菜中转移野生抗逆性状。供体Brassicaspi-nescens具有光合效率高、抗白锈病、蚜虫、黑斑病和耐盐等优良特性。用经UV处理的B.spinescens叶肉原生质体与花椰菜的下胚轴原生质体通过聚乙二醇(PEG)融合,培养后获得379株再生植株。对其中的120株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子标记检测,证明有23株为杂种植株。流式细胞仪倍性分析表明,杂
小白菜又称青菜,北方地区俗称为油菜,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进行单倍体育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生物技术育种方法。要将该技术应用到育种实践中,关键是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健壮再生植株,而目前小孢子植株获得率普遍较低,因此对胚状体成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势在必行。关于小白菜胚成苗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本文就是以2个优质小白菜杂交种“宝冠金夏莳青梗菜”和“宝冠早生华京”经游离小孢子培养获
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筛选纯系是许多蔬菜作物进行杂交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该作物的小孢子培养及有效利用一直得到了甘蓝育种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并进行了开拓性的基础研究工作,目前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主要有两点,一是材料出胚的多少受基因型的影响较大,二是部分材料的自然加倍率较低,而人工加倍比较烦琐。关于前者已有许多的报道,而有关后者的报道不多,对甘蓝小孢子植株进行自然加
对影响红菜薹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孢子胚诱导上,22个基因型之间的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显著;对供体材料低温处理,在0~5天范围内小孢子胚诱导率差异不大,超过5天则明显降低;高温诱导在12~60h范围内差异不大,超过此范围则小孢子胚诱导率明显降低;NLN培养基中活性炭的有无和浓度大小对小孢子胚诱导率影响极大;在植株再生方面,对胚进行低温处理和提高琼脂浓度能提高胚植
甘蓝在春季自然条件下生长抽薹植株花蕾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以现蕾5天时,花粉细胞随着内容物的增多和液泡的形成变大,细胞核被挤到细胞边缘,靠近细胞壁,处于单核靠边期。以花蕾大小判断,在4.5~5.49mm区段范围内甘蓝小孢子所处的单核靠边期平均所占比例为76%.花蕾小孢子多数处在单核靠边期,容易诱导出胚状体。
利用ISSR技术对菜心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0个ISSR引物中,只有引物UBC843的扩增结果在两系之间表现出了多态性,找到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间的特异扩增片段。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为462bp,其碱基组成为A+T=63.85%,与白菜其他育性相关序列比较,同源性均低于50%.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1对特异引物,将其转化为更稳定
利用RAPD、ISSR和SRAP三种标记技术,对由双亲及其F1组成的两个组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3个RAPD引物、3个ISSR引物和3对SRAP引物可扩增出“新夏青2号”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将其双亲和F1区分出来;对“新绿”的引物筛选结果表明,有3个ISSR引物和2对SRAP引物可扩增出双亲的互补特征带,将双亲和F1区分出来。从而建立了由RAPD、ISSR和SRAP三种标记技术组成的鉴定亲本及其杂种
以大将1020、YR寒冬(耐寒性强)和伊日珥1019、捷利亚1049(耐寒性弱)为试材,对其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进行测定,在-1℃低温处理下的结果表明:耐寒性强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幅明显高于耐寒性弱的品种,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的增幅都小于耐寒性弱的品种;可将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二者结合起来作为结球甘蓝幼苗耐寒性鉴定的参考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