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芍胶囊治疗心血管病研究进展

来源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健康统计报告2016》将其列为全球死亡首因.芎芍胶囊是陈可冀院士根据经典活血化瘀复方血府逐瘀汤化裁而来,由川芎、赤芍有效部位构成,对冠心病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等均有显著疗效.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提取活血化瘀药川芎、赤芍的有效组分,测定方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筛选有效组分最佳疗效比例,进行一系列的药代、药效实验,并运用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证实了芍芍胶囊在心血管病治疗中独特的活血化瘀疗效和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机制。尽管现有关于芎芍胶囊的研究己证实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和可能的药效机制,未来仍需要更多证据来逐步搭建芎芍胶囊治疗心血管病的网络体系。例如,芎芍胶囊能够促进心肌梗塞区的血管新生而改善心肌缺血,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重构,但血管新生和血管重构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血管病的影响、芎芍胶囊对心肌缺血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与血管新生和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等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究。今后的中药复方研究工作,还需要借助西医临床研究的经验,进一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并深入探究中药的作用机制,从而客观评价中药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拟对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基因芯片数据进行通路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获取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标志物芯片表达的基因,应用GO和KEGG分析这些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经过数据分析,这些在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被富集到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或分子功能的子集中,主要富集在TNF signaling pathway和Tuberculosis两条通路上;结论:早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差异基因主要集
邓铁涛教授是中国著名中医大家,对许多疾病的认识有其独到的见解,心血管疾病就是其擅长治疗的病种之一.邓铁涛教授的学术思想包括五脏相关、重视后天之本,心脾相关、痰瘀相关等.邓铁涛教授认为冠心病病机特点是"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在治疗上比较重视补气除痰,通补兼施,以利于心阳的恢复.用温胆汤加减化裁的益气化痰法是邓铁涛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基本方法.本文还总结了邓铁涛教授在临床上对岭南地区冠心病的常见分型论治.
高血压是一种与遗传、环境有关的可导致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眼底等靶器官病理损害并致功能障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肾脏是高血压最常波及的靶器官之一,而尿微量白蛋白是肾损害前期的最为敏感的指标之一,若不及早干预治疗,可能发展为肾损伤,甚至可发展为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李平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临床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取得明显临床疗效,为微量白蛋白尿的及早治疗提供有效经验.李平教授从中医角度辩证论治,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李应东教授治疗眩晕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眩晕病及新方用药研发提供参考.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构建中医药治疗眩晕病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通过对治疗眩晕病的137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4首.研究李应东教授治疗眩晕
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病,包括睡眠数量、质量和节律的紊乱,其中最常见的是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中医认为不寐的总病机为营卫不和,阳不入阴.介绍一则运用“刚柔辨证”理论治疗失眠的验案。病人平素性情阴柔,情绪抑郁,少语寡言,属柔症之虚证。抑郁日久伤及脾胃与心,属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之症。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综合治疗为法。此方以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石菖蒲、郁金、合欢皮疏肝解郁理气,以炒枣仁、柏子仁
小柴胡汤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虽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但因药少而精、力专效宏,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历久弥新.小柴胡汤原为少阳病之主方,但从临床应用看,已突破了原方应用范围,现代临床运用表明,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外感内伤杂症、临床多科疾病中,小柴胡汤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报道时而可见,但缺乏系统、有待深入.小柴胡汤配伍精灵,效果确切,临床中体会到心血管的常见病及疑难症,只要病机相符,皆可以本方加减使用,
血瘀证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复制血瘀证模型的关键在于力求创造出同某种人类证候近似的动物模型.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血瘀证的病因主要为寒,热,气,血.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大致分为两类:病因造模和模拟血管病理.最后以动物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药测证三个方面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繁多,通过对多个模型的分析和探讨,以期探索更理想的血瘀证造模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
瓜蒌薤白类方最早见于汉代名医张仲景的著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基础方剂,现广泛应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笔者通过将单味瓜蒌、单味薤白的药理作用与瓜蒌薤白组合方剂的药理作用分别研究后对比,验证基础方瓜蒌薤白组和对于预防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从现代药理作用机制角度阐述瓜蒌薤白组合对心血管多面多效的影响,发现其组合作为基本方剂的必要性.实验表明,以瓜蒌薤白为基础化裁而得各类
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从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冠状动脉结扎手术方式以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方面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制备方法及相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因素以期简化模型制备过程,提高科研人员的造模水平,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来源.目前的模型制备过程中存在动物存活率低、造模成功率低、操作
目的:检索及分析气滞血瘀证相关文献,为开展气滞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研究方法,检索1974-2016年中国知网(CNKI)中气滞血瘀证文献,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文献年份分布趋势、文献病种分布、作者、文献研究类型,分析本领域的科研现状.结果:(1)经过筛选,共有1121篇名含有气滞血瘀.总体讲对于气滞血瘀证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经统计,气滞血瘀证主要涉及76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