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特殊结构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第八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peip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和抵御各种生物胁迫而产生的具有不同重要生物功能的化学物质,它们在植物体内不是均一分布,而是在某些特殊结构中高度富集。在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特殊结构,如:腺毛、乳汁器、分泌囊等,在植物快速响应各种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发现天然药物的重要源泉。然而由于结构微小,难以准确收集,迄今为止,大多数植物特殊结构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生物功能未得到系统研究。腺毛(glandular trichomes,简称GTs)是广泛分布于陆地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特殊结构,也是合成和贮存各种类型次生代谢产物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细胞化学工厂")。本课题组建立了激光显微切割-超低温核磁共振-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MD-cryo NMR-UPLC/MS/MS)的超微量和高精确度单细胞水平植物化学研究新技术和方法。从唇形科植物米团花(Leucosceptrum canum)和火把花(Colquhounia coccinea var.mollis)的腺毛中发现两类具有重要防御功能的新奇骨架的二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米团花烷和火把花烷)。从白毛火把花(C.vestita)的盾状腺毛中发现2个半日花烷型二萜Communic acid和Polyalthic acid以及1个克罗烷型二萜Strigillanoic acid。经Polyalthic acid处理的拟南芥,在紫外辐射和低温胁迫后能快速恢复生长,生物量显著大于对照组,且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Polyalthic acid能够减轻紫外辐射和低温胁迫对拟南芥细胞膜的伤害。在紫外辐射下,Polyalthic acid可以提高拟南芥的光合效率,诱导过氧化酶基因的表达;在低温胁迫下,Polyalthic acid能诱导CAMTA3基因(编码钙调素蛋白)的表达,刺激细胞钙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启动低温响应基因RD29A和CBF3的表达,最终提高植物防御紫外辐射和低温胁迫的能力(待发表)。从金江火把花(C.compta)的盾状腺毛中发现2个呋喃型克罗烷二萜化合物,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均具有明显拒食活性(EC50=1.66–14.68mg/cm~2;待发表)。从藤状火把花(C.seguinii)的盾状腺毛中发现了3个新的α,β-不饱和γ-内酯型克罗烷二萜化合物Seguiniilactones A-C,均对甜菜夜蛾显示出较强的拒食活性,其中Seguiniilactone A的拒食活性(EC50=0.22μg/cm~2)比商业化的印楝油(含1%印楝素)强17倍(J.Integr.Plant Biol.,2014,56,928-940)。最近,课题组从米团花腺毛中成功克隆和功能鉴定了植物二倍半萜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香叶基法尼基焦磷酸酯合成酶(GFDPS),能特异性地催化二倍半萜直链前体GFDP的生成,并发现植物二倍半萜的生源途径是定位于质体中的MEP途径。此外发现防御激素茉莉酸甲酯能够诱导米团花GFDPS基因的表达和二倍半萜的积累,同时提高植物的抗虫防御功能,从分子水平证实了二倍半萜的防御功能。进化分析发现植物GFDPS可能起源于正选择(环境胁迫)下香叶基香叶基焦磷酸酯(GGDP,二萜直链前体)合成酶的复制和新功能化(Plant Cell,2016,28:804-822,Cover Article)。植物乳汁(Latex)是自植物乳汁器中产生的一种粘性汁液。被子植物中约有40余科20000余种能分泌乳汁,其中在我国约有30科的植物含有乳汁。大戟属(Euphorbia)是乳汁植物最多的一个属,全世界约有2000余种,生长范围极广。大狼毒(E.jolkinii)全株均能分泌白色有毒乳汁,牲畜从不取食,再加上其根系发达,在草原上疯狂生长,导致草场严重退化,对当地的农业、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大狼毒亦被称为"草原杀手"。本课题组从大狼毒乳汁中分离和鉴定三萜化合物9个,非蛋白氨基酸类化合物4个,以及糖苷类化合物4个,其中新化合物1个。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大狼毒乳汁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为非蛋白氨基酸类化合物——间羟基酪氨酸。定量分析发现,该化合物在植株各部位的含量与乳汁分泌量呈正相关,推测该化合物是在乳汁中合成。生物活性测试显示,间羟基酪氨酸对水稻根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主根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27.13和32.68?g/m L,但对其地上部分作用不明显;对玉米、油菜和苜蓿的生长抑制中浓度在5.06-80.88?g/m L之间。之后对大狼毒根际土壤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未检测到间羟基酪氨酸,但发现多个类似物,推测间羟基酪氨酸为大狼毒植物的化感活性物质,有助于该植物在环境中防御邻近其它竞争性植物(待发表)。从南欧大戟(E.peplus)乳汁中发现链状三萜化合物1个,以及二萜化合物12个,结构类型为假白榄烷、巨大戟烷和pepluane型,其中新化合物2个。生物活性测试发现,二萜化合物均显示较强的植食性昆虫拒食活性,部分二萜还显示出较强的秀丽隐杆线虫毒杀活性,而链状三萜具有一定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抑制活性,表明南欧大戟乳汁中的次生代谢产物为该植物提供了防御植食性昆虫、线虫和植物病原真菌的功能(Phytochemistry,2017,136:56-64)。从泽漆(E.helioscopia)乳汁中分离鉴定了1个续随子烷和4个假白榄烷二萜,包括1个新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续随子烷二萜具有秀丽隐杆线虫毒杀活性和体外抗炎活性,表明这些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可能起到防御线虫的作用(Nat.Prod.Commun.,2015,10:2037-2039)。
其他文献
中小型企业若是想在市场竞争行业当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竞争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多方面实力,同时在投资和融资的管理工作当中引起重视。在中小型企业组织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投融资占据主要地位,因此,管理者需要对这项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在将投融资工作做好的同时也能体现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但在针对中小型企业投融资的调查当中,发现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存在许多问题。该文就中小型企业投融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
期刊
学位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在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中,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实现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操作的紧密结合。本文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优势入手,分析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尽管化学合成给人类提供了大量不同物质以满足生活,我们仍然不能有效地制造一些化合物,尤其是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它们的活性功能是合成产物无法替代的。这样,人们便转向从自然界的植物材料直接获得抑制剂、杀虫剂、油和芳香物等物质(表1),为...
期刊
<正> 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植物,在它们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其中有些化合物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通常称之为初生代谢产物,如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绝大多数化合物对植物本身的生命活动似乎无关紧要,如生物碱、黄酮、香豆素、木脂素、挥发油、蒽醌、皂甙、强心甙等成分,这些化合物通常被称为次
期刊
在VR和AR技术不断发展以及使用要求不断降低的情况下,虚拟现实相关的技术已经能够在生活当中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如学校的教学等。成人教育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模式,成人教育当中很大一部分需要依赖于网络等进行远程的教学,如何在远程教学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一直是成人教育中的难点。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应用平台,能够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就成人教育
期刊
通过对地下连续墙施工的仿真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探讨,笔者指出了实际教学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不好组织校内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也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效果不好这一问题,因此提出了用仿真实训课程来提高该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同时对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了仿真课程设计的探讨,对该课程仿真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列举了改进的思路和及举措。
期刊
虚拟仿真技术能够破解硬件设施不足、操作风险、耗材多等一系列教学实践瓶颈,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鉴于此,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团队积极探索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借助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还原实训场景,并依托线上线下交叉融合手段,实施“理论讲授—虚拟仿真—实践操作”三维协同的教学模式,构建素质与能力并重的多维度、多元化全过程评价体系。经实践,该课程改革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同类院校的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期刊
<正>本文以高职院校《城轨车辆驾驶与规章》课程为例,介绍了“1+X”证书制度背景下,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岗位典型职业能力,提炼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对标“城市轨道交通乘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要求,探索了依托城轨车辆模拟驾驶虚拟仿真设备进行课程虚拟仿真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发过程,并对虚拟仿真实训教学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任务以及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中观层面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在微观层面讨论了数字视觉技术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及其在博物馆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游客提升服务品质、面向旅游企业升级要素水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