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百色市近58a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法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百色市年代、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缓;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7月,减少最缓的是11月;百色市年日照时数在1980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机 构】
:
广西靖西县气象局,广西靖西,533800 广西百色市气象局,广西百色,533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百色市近58a日照时数年代际、年际、各季和各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检验法对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百色市年代、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各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多,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缓;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多的是7月,减少最缓的是11月;百色市年日照时数在1980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现象.
其他文献
近年来,施雅风等通过地表气温升高、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洪水灾害增加、植被有所改善和沙尘暴日数锐减一系列气候变化事实,指出了新疆地区气候于1987年突然向暖、湿型转型,进而提出了西北气候自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假说,并依据相关古气候记录推测其可能为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利用新疆气象局提供的90个气象台站的连续观测记录,计算了1961-2003年新疆地区年平均和季节平
本文在综述我国北方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暖干化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喜凉作物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和喜温作物水稻、玉米、谷子、糜子等7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品种熟性、种植区域与面积、产量与品质等对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并揭示了气候暖干化使春播作物播期提早,越冬作物播期推迟,生长发育速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作物适宜种植区域向高纬度高海拔扩展,作物适生区域和种植面积发生重大改变,品种熟性向偏中晚熟高产品
目前的研究多以区域平均值为研究对象,消弭了降水在时空分布方面的差别和变化特征,难以说明降水的结构性变化,而在甘肃这样的全球变化敏感地区,即使是相同的降水量,降水在时间、空间上的分配不同,其环境影响和意义都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甘肃省逐日降水特征的详细分析,揭示降水结构的空间变化信息,希望能增进对全球变化之区域表现的理解,从而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以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和依据。
将实际产量(ya)看做是趋势产量(yt)与气象产量(yw)之和,即:ya=yt+yw+ε,yt也称为经济产量,以五年滑动平均法提取,yw主要是由作物生长季气象条件的利弊而决定的,yw=y-yt.用气象产量除以趋势产量,得到相对波动产量yr,即:yr=yw/yt(2).规定减产率达到-0.1%~-10.0%之间为歉年,-10.1%~-30.0%为灾年,小于-30%为大灾年.减产率是指小于0.0%的波
小麦赤霉病是四川小春粮食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其流行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的配合:大量菌源的存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和小麦最易感染生育期状况.赤霉病不仅造成小麦的严重减产,更重要的是恶化其子粒品质,降低种用价值,且带病麦粒含有毒素,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笔者基于四川资中植保植检所提供的小麦赤霉病常规记录资料及资中县气象局提供的降雨量、相对湿度、温度等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应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四川资中小麦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成新疆淖毛湖盆地与新疆哈密其它地区气候的差异,形成其与众不同的特色气候.依据哈密瓜的生长条件对照淖毛湖全年气候资料统计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淖毛湖极其适宜种植哈密瓜,因此成就了淖毛湖甜瓜独一无二的品质,赢得了瓜乡的美誉.
天山北坡经济带作物种类多且相互间差异大,气候变化对区域作物结构布局的影响研究对新疆农牧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利用2002~2007年天山北坡生长季逐月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字影像,计算了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相关关系,分析了NDVI变化的区域分异规律,探讨了气温、降水对植被NDVI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因子对天山北坡植被的影响沿博格达山–乌鲁木齐–石河
利用农六师102团近53a(1958-2010)逐年2-5月气温、气压资料,分析研究了其与终霜期的关系,筛选出与终霜期密切相关的3项气象要素,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预报方程,并使用各项历史资料进行预报效果检验,结果表明:①2月平均气温、平均气压与终霜结束时间有一定关系;2月下旬至4月上旬旬平均气温由负值升为正值时,其气温差值的大小与终霜期关系更为密切.②将终霜期设为Y,预报因子2月气温设为X1,将2
利用新疆石河子地区3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0℃的积温、无霜期和日照时数资料,基于线性趋势分析、回归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主要的热量资源变化趋势以及对当地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48年来石河子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除年际间的微小波动外,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前者变化幅度小于后者,气温年较差呈减小趋势;(2)≥10℃的年积温呈现出显著增多趋势
本文利用石河子地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1980-2008年地面和农气观测资料,运用曲线、图表和相关统计方法,分析了棉花发育期、单铃重、理论产量等与气温、积温、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棉花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棉花生产服务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