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胃论治痹证的理论探讨

来源 :第三届兰茂论坛暨2016年云南省中医药界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痹证是因脏腑、经络痹阻不畅,以全身各关节肿痛、破坏为临床表现的免疫系统疾病.中医对该病认识较早,论治方法众多,但从脾胃而论治者甚少,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则筋失濡养、骨失髓养、皮肉腠理疏松则易感受外邪发而为痹,中央脾土衰弱,痰湿自生,瘀阻经络,加之正虚无力抗邪,内外湿合发为痹证.可见脾胃虚弱在痹证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脾胃理论的起源、理论基础、临床运用的方面对痹证进行论治,为临床治疗思想、用药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胃为运化水谷精微之腑,化生气血,濡养四末;脾则主四肢肌肉,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内可生湿化痰,瘀阻经脉、肌肉、关节,外则腠理松弛,御邪无力,容易感受风寒湿之邪而发为痹证。因此,脾胃虚弱是痹证的发病之本。“从脾胃论治”对痹证的防治均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