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儿科36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及基于药动学的给药方案优化模拟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古霉素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是首选用于治疗重症MRSA感染的方案.万古霉素在MRSA的治疗中,美国感染病学会,卫生系统药师协会推荐其谷浓度达到15 ~ 20 ug/ml之间的范围以确保成人严重MRSA感染的治愈率(如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脑膜炎,肺炎,坏死性筋膜炎).但是在儿童中谷浓度是否需要这样的水平目前还不清楚.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比10年前高出3~4倍,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需要在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进行治疗,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会议
临床资料:患儿男,4个月.1个半月前右上睑出现2个粟粒大皮色丘疹,皮疹渐增多.病理:角层下见结痂,真皮中上部广泛密集组织细胞浸润,紧贴于表皮,浸润组织细胞大而圆,胞质丰富,呈弱嗜伊红性,部分胞质呈泡沫状,细胞核染色质丰富,有切迹或呈肾形,部分可见核仁.CD1 a(+++),S 100(+++)LCA(+),CD68(±).诊断:Letterer-Siwe病(勒-雪病).
会议
患者男,60岁,因全身潮红剥脱2个多月收到病危通知书1周后来我院会诊。患者与13年8月起头面部开始至全身四肢大面积松弛型红斑糜烂面及松弛性水泡,本地病理活检诊断为天疱疮收入院。经甲羟龙60-120mg/日及抗生素和系统治疗未见好转。诊断:天疱疮红皮病败血症。
会议
患者,女,50岁,因"全身多处红斑、肿块并破溃40余年"于2013年1月14日来我院就诊。诉自幼年起全身多处散在红色丘疹,以双手背为主。十几岁时曾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无效,后丘疹蔓延至全身,皮损逐渐增大且隆起表面,形成紫红色斑块,表面角化,有溃疡流水现象。胸前区皮疹渐增大,形成肿块,近一月有流脓病史。诉溃疡肿块处有痒痛感,余无特殊不适。患者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冶游史。
会议
男性,63岁,因面部、双手背、双小腿红斑块、丘疹、糜烂反复发作5年于2014年1月1 4日来我院就诊。诉无明显诱因出现,初起为红色小丘疹,渐增大为红斑,中间坏死形成溃疡,有流脓病史,不痛不痒,可自行愈合,反复发作。既往体健,无药敏史。
会议
患者男,73岁,已婚。主诉:左鼻侧赘生物3年余,渐增大,偶有出血。现病史:3年前左鼻侧无明显诱因出现一米粒大小丘疹,褐色,不伴痒痛;后逐渐增大,溃烂,时有分泌物,偶有出血。患者起病以来无畏寒、发热等不适,睡眠、精神、胃纳正常,体重无下降。诊断:基底细胞癌?。治疗:予以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病理结果:基底细胞癌。
会议
目的:报告2例角层下脓疱性皮病。方法:通过2例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并对角层下脓疱性皮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均在中年以上发病,病程慢性;无明显相关的伴发疾病;皮损表现有泛发性和局限性,但不侵犯头面部与黏膜部位,皮疹表现及分布特点不尽相同。组织病理学特征为角层下脓疱,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及脓疱疱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上分别使用糖皮质激素和甲砜霉素,疗效良
会议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失衡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患者皮损、25例正常人皮肤(包皮)组织中:1.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和细胞因子IL-17;2.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会议
"反复双下肢红斑、丘疹、渗液伴瘙痒6年,加重10天"入院,湿疹.双足背及双小腿肿胀,行走困难,皮疹累及双小腿及足背,表现为片状红斑,其上为米粒大小丘疹,双足背可见糜烂渗出、黄白色浆痂,及少许皲裂.15年前医院诊断患有"高血压病",最高血压180/100mmHg,现口服"络活喜",血压未规律检测.6年前双下肢诊断患有"湿疹"一直反复发作,10天前病情加重,口服及外用中药无效前来住院.入院后予以抗过敏
会议
探讨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PSICU)医院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为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214例入住PSICU符合院内感染标准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感染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214例患儿中共分离所得281例菌株,革兰阴性菌占61.68%(132/214),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5.23% (54/214)和 13.08% (28/214)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