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体反应性抗体,是移植受者体内产生的抗HLA抗体。近20年来,国内外临床器官移植工作中一直根据抗HLA抗体水平来判断患者致敏状态。高度致敏患者,移植存活率明显低于轻度致敏受者。随着抗HLA抗体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采用单抗原微珠法检测HLA抗体,此种方法能检测HLA抗体的强度和类型,更好的判断受者血清中针对供者HLA抗原的抗体即供者特异性抗体(DSA)。研究发现高致敏患者体内预存的供者特异性抗体是导致肾移植术后发生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MR)和移植肾功能丧失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前检测受者血清DSA的存在,可预防术后AMR的发生。术后监测有无DSA的产生,有助于判断受者的致敏状态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预防移植物的排斥反应。因而有助于提高致敏患者肾移植的成功率。随着移植免疫学的不断进步,抗HLA抗体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发展。按实验原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活细胞为基础的交叉配型试验,即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CDC)和流式细胞交叉配型试验(FCXM);另一类以HLA蛋白为基础的固相载体检测方法,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HLA抗原包被的单抗原微珠检测方法(LSA)。目前应用最普遍的LSA检测方法能检测出极低浓度的抗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也有研究表明,术前检测DSA阳性的肾移植受者术后肾功能良好,并未发生AMR,所以有必要对抗HLA抗体进行危险性分层分析,增加高致敏患者的移植手术机会,但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的cutoff值标准。也有研究发现,C1q+DSA能够预测术后早期AMR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抗体激活补体是移植肾损伤重要的始动因素,因此抗体结合补体C1q的能力也是是目前研究热点。检测DSA的同时,联合检测是否有c1q补体的激活,能更加准确的评估患者当前的致敏状态。本文对HL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检测方法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