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慢性盆底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发病特征,在麻醉条件下,行盆底痛神经阻滞术或奇神经节阻滞术两种治疗方案。
【出 处】
:
第十五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理学角度探讨了慢性盆底痛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发病特征,在麻醉条件下,行盆底痛神经阻滞术或奇神经节阻滞术两种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生儿肛周脓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肛周脓肿的临床资料,采用肛周脓肿梭形切开,联合应用抗生素。结果:58例新生儿肛周脓肿病例均治愈,随访6个月~12年,无肛门失禁和复发。结论:新生儿肛周脓肿梭形切开治疗效果可靠,且疗效高,疗程短,肛门功能无异常。
目的:探讨肛门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在预防和治疗肛肠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等并发症,避免肛门狭窄的应用。方法:将180例混合痔、肛裂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等肛肠手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临床中发现不是所有肛肠患者都能采用肛门括约肌部分切断术。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目的:初步探讨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舌象变化。方法:自然光线下对60例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舌象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所选肛肠疾病术前舌象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术后1~8天混合痔、肛裂、低位肛周脓肿及肛瘘的舌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8天开始舌象均转为正常,而高位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1~15天舌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15天开始舌象转为基本正常。说明术前所选肛肠疾病均有邪气存在,而术后1~8天混合痔、肛裂、低位肛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脂联素与CEA(癌胚抗原)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问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法)分别检测对照组45例(大肠良性疾病患者)、观察组45例(大肠癌患者)血清脂联素、CEA水平,45例结肠癌不同分期中的,血清脂联素、CEA水平,并总结两者在结肠癌表达中的相关性问题.结果:对照组血清脂联素(22.89±8.12)ug/ml、CEA(0±3)ng/ml;观察组血清脂联素(0.89
目的:研究转移抑制基因Kiss-1和KA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和高分化组的大肠癌组织中Kiss-1和KAI-1的表达阳性率及评分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组病例.DukesA
目的:外科治疗在慢传输型便秘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门诊530例便秘患者其中住院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保守治疗患者经过药物及心理治疗后明显缓解便秘症状,对其中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手术治疗,2例全部治愈。手术后早期排便次数较多,经药物治疗后可得到明显控制。结论:便秘病人需要经过周全细致的检查治疗,多数可以经保守缓解症状,对伴有焦虑等
目的:研究清凉膏与芒硝合用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清凉膏外敷,芒硝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结果:清凉膏与芒硝合用治疗血栓性外痔疗效显著,可使血栓性外痔疼痛消失,肿块消散。结论:清凉膏治疗血栓性外痔通过活血化瘀止痛使肿块消散,芒硝坐浴通过清热消肿达到使肿块消散。
本文从传统中医角度探讨了慢传输型便秘的病因病机,然后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麻仁润肠丸.结果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二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以历代医家对其病理机制常以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为基础,从《内经》角度考究和探讨疼痛的病理机制,得出疼痛与肺、心功能失调以及正邪交争、体质因素有关的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位33岁女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误诊为肛瘘的临床案例,旨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患者入院检查,神清,巩膜无黄染,颈软,两侧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呼吸音清,腹部平软;专科检查,会阴体左侧可见侧切手术瘢痕,未见明显破溃口,蹲位检未见肛内肿物脱出;门诊查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凝血机制均无异常;直肠腔内彩超提示肛管旁左前位可见一个索条状低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