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的成矿规律浅析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70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安徽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高家螃、鸡头山、百丈岩和桂林郑4个矿床为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成矿规模最大、研究程度最高的钨钼一多金属矿床。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矿床主要赋存在灰岩或钙质含量高粉砂岩地层中与花岗斑岩体的接触带上。年代显示该区成岩成矿发生于147~125Ma之间,且随着从早到晚,W/Mo比值逐渐降低。此外,随着时间的演化,辉钼矿中Re含量也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分析显示,江南过渡带地区钨钼成矿作用均与青阳,九华“复式”岩体周边发育的斑岩体密切相关,且成矿主要形成于(147~125)Ma之间,随着时间的演化,该区钨钼成矿具有向贫钨富钼演化,且辉钼矿中Re的含量逐渐降低的规律。
其他文献
喜马拉雅造山系是亚洲-印度大陆碰撞形成的巨型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造山系造山过程中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则是研究碰撞造山过程中板后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的重要切入点,是研究造山理论以及造山作用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是目前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尽管目前对于矿床成因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论,但在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演化、元素地
灰家堡金矿田是黔西南卡林型金矿床矿集区中重要金矿产地之一,该矿田处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之交接部位.灰家堡金矿田主要包括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紫木凼大型金矿床、太平洞大型金矿床以及其它一些金矿床(点).对采自水银洞金矿钻孔(ZK810、ZK802+1、ZK810+1)、井下坑道中不同层位、太平洞金矿S33017钻孔的41件矿石围岩样品的主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矿体(富矿和贫矿)与围岩
本研究以斑岩型矿床内不同期次脉体内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SEM、XRD及Raman研究,厘定其超微组构特征,解译其标型特征的地质意义,从而重构成矿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以期提升对斑岩型矿床的理解和认识.对比分析表明,自A脉-B脉-D脉,拉曼位移向低频偏移,散射强度依次增强,这指示三者的成生压力依次降低。据此,本研究认为坡仔营斑岩型钼矿的成生早期为一个高温、高压岩浆热液活动为主阶段,随着成矿温度、
豫西成矿带是全国20个重点成矿带之一,区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以金、钼、银、铝、铅、锌、铜等贵金属和多金属矿为主。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根据矿床的形成时代和成矿事件、矿床形成的构造环境及矿床成因类型组合,将豫西成矿带主要金属矿床划分为8个成矿系列。例如新太古代-古元古代与岩浆侵入及火山-沉积作用有关的铁矿床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包括两种主要的矿床类型,一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受变质铁矿床,矿石以石英、辉石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研究满硐山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矿床中的矿物结构、矿物组合、矿物成分以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并通过对Au-As-Fe-S体系进行相平衡计算,来探讨满硐山金矿的成因.使用SUPCRT92软件对满硐山金矿中Au-As-Fe-S体系进行相平衡计算,结果显示,随着成矿流体中硫逸度和氧逸度的降低,As(OH)3和Au(HS)2-的溶解度明显降低。沸腾流体
本次研究,在贵州选取的代表性矿床为:水银洞金矿、锦丰金矿、排庭金矿及苗龙金一锑矿;在内华达选取的代表性矿床为:Getchell金矿和Cortez Hills金矿。主要利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及激光剥蚀多接收杯等离子质谱仪对载金矿物和蚀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运用等式“成矿前地质背景+成矿过程二成矿产物”分析两地金矿的相似性和差别,表明贵州金矿在成矿过程方面与内华达金矿有重
撒岱沟门钼矿位于河北省丰宁县,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41°15′37″N和116°35′30″E.矿床储量18.7万吨,钼平均品位0.076%,属大型斑岩型钼矿床.对撒岱沟门钼矿床的地质特征、蚀变分带、成矿流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并认为该矿床的形成与三叠纪二长花岗岩的侵位有关.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试,获得与成矿有关的二长花岗岩体成岩年龄为(257.4~247.7)Ma,这与撒岱
猫岭金矿是辽东地区重要的大型金矿之一,其金储量达25t,平均品位为3.2g/t,该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低特点,矿床自发现以来,中国地质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多认识,尽管前人对该矿床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对矿区出露与成矿密切的花岗岩体研究相对较少,相关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研基础上,对花岗岩岩体开展详细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成岩时代、岩浆源区性质和形成构
本文根据作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对矿区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年代学研究,以期确定矿床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与巴彦都兰铜矿成矿关系密切的黑云母花岗岩的侵位时间,大致限定了巴彦都兰铜矿床的形成时间,其成矿时代与东乌旗地区的奥尤特铜矿、1017高地银多金属矿等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共同组成二连-东乌旗地区晚古生代重要成矿期。由此表明巴彦都兰铜矿很有可能是晚古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
本文通过北方造山带东段黑钨矿型和白钨矿型钨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对比研究,探讨该区地壳演化规律。认为东部白钨矿型矿床的时空分布格局主要是随着微陆块迁移、拼贴而成的。进一步推测,与大别造山带-胶东地体的关系相类似,在晚中生代以来亚洲东部大规模走滑作用过程中,可能会有中国华南地区的钨矿床被迁移到本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