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煤层气储层的地质特点,从降低储层伤害,提高液体效率出发,开发了适合煤层用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FNT.该体系配制简单,不加盐即可成胶,黏度保持在40mPa·s,破胶液黏度为3.26mPa·s.有较好的携砂性能,对煤心的动态伤害为26.44%,较植物胶压裂液有大幅度降低.
【机 构】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廊坊065007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煤层气储层的地质特点,从降低储层伤害,提高液体效率出发,开发了适合煤层用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体系FNT.该体系配制简单,不加盐即可成胶,黏度保持在40mPa·s,破胶液黏度为3.26mPa·s.有较好的携砂性能,对煤心的动态伤害为26.44%,较植物胶压裂液有大幅度降低.
其他文献
将RFID(射频识别)技术引入到当前的企业物资管理中,结合企业现有的ERP系统,提出了一种将RFID技术集成到现有ERP系统中的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RFID应用在物资管理中的技术优势,最后针对RFID的自身特点,构建了一个面向物资管理的RFID应用框架,并验证了其与ERP系统集成的可行性.
为了深入研究煤变质作用对煤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煤岩组分测定、镜质组反射率测定、低温液氮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和工业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镜质组反射率、镜质组含量、固定碳和BET比表面积与兰氏体积的关系,并分析了煤变质作用程度对固定碳、镜质组含量和BET比表面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煤变质作用对煤吸附能力控制作用的实质.结果表明,煤的兰氏体积与镜质组反射率、固定碳和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BET比表
准南煤田煤层气资源丰富,预测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0.95×1012m3,而且煤层气含量高,最高超过13m3/t,煤层渗透性好,一般在3.87~6.38mD,保存条件有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但地层倾角大、部分地区构造条件较复杂,会对煤层气的开采带来不利影响.总体来说,准南煤田是新疆煤层气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之一,具备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条件和外部环境.
介绍了沁南煤层气田地面集输建设现状,分析了地面集输系统建设中降低成本的关键环节,结合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从工艺流程、管材选择和数据采集系统等方面对地面集输建设中低成本技术进行总结.最后对偏远地区煤层气井采用撬装液化的方式,并分析了液化的经济性.
晋陕蒙地区包括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两大含气盆地,其中煤层气有利区为沁水盆地、霍西、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地区等四个含气区带.本文简要介绍了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煤层气资源情况,并对其煤层气资源进行了评价,指出了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方向.
根据压汞曲线的测试结果计算出压汞曲线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对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沁水盆地煤储层压汞曲线分为裂缝—孔隙型和微孔隙型形态,煤样的K/Φ值增大,排驱压力减小,平均孔喉半径增大,中值压力基本呈减小的趋势,最大孔喉半径呈增大趋势,煤样地质混合经验分选差异较大,孔喉变异系数在0.168~0.753,孔喉趋势偏向于小孔,储集性差,孔隙结构比较复杂.
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层气开发模式与开发技术的多样性.本文结合煤层气的分布特征,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煤层气的不同开发模式,指出了我国今后发展煤层气的有利区块,并结合典型的煤层气产区提出了对应的开发模式与开发技术.最后从煤层气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出发,指出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气的时机已然成熟.
本文对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技术进行了调研与对比分析.纵观国外煤层气成功开发的技术,主要采用空气/泡沫钻井、低密度/泡沫固井、裸眼/洞穴完井、水力压裂、水平井.而中国煤层气开发对于这些工艺技术方面有待加大研究力度,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同时,我国应加强煤层气的基础研究,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为主,研究出更适应于我国煤层气储层特征的高效开发技术,加快煤层气开发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河南省焦作煤层气资源勘查区块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南段,焦作生产矿区东部,面积245.942km2.主力煤层为山西组的二1煤层,该煤层厚度大(平均5.13m),含气量高(平均16.31m3/t),煤层气资源量巨大.焦作区块所在地区为中原腹地,目前正在建设新乡现代化煤化工基地,煤层气潜在需求量大,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目前面临的唯一问题是主力煤层埋深较大(多在1000m以深),需在钻采工艺技
煤层气开发,直井(包括丛式井)依然是目前国内煤层气开发活动中普遍采用的开发方式.选区、选井和选层主要通过地震和基础地质技术完成;单井评价以测井为主,录井和试井为辅;直井的增产改造方法除水力压裂外,还可考虑裸眼完井和筛管完井技术;煤层气排采需紧密结合排采装备,初期以最小的强度稳定缓慢排采,然后尽量使地层供液与排液量保持一致,稳定持续缓慢降液,尽可能大地扩大压降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