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微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超临界流体技术学术及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药物制剂中存在的药物成分难溶及体内吸收与代谢差等诸多问题,将药物原料进行微纳米化处理,以改善其药效和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受到学术界及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微纳米化过程中,伴随着药物颗粒尺寸的减小,有时药物的结晶形态也会发生变化;而颗粒尺寸和晶型的变化,对于药物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疗效、毒性和稳定性等都会产生影响,这对药物新剂型制备和给药途径的改变,研究开发独具特点的新药产品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微纳米化如高压均质、研磨、喷雾干燥及重结晶等方法相比,超临界CO2流体技术用于制备药物微纳米粒,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周期短、有机溶剂残留少、产物粒径细小且分布均匀等显著特点;同时,通过调整操作参数,药物的粒径及形貌也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近十几年来,这一环境友好的“绿色”方法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根据不同的原理和针对不同的材料,如今已经发展出十多种各具特色的具体方法,涉及的药物材料已经达到上百种。无论是单一药物材料微纳米粒,还是药物包埋或复合物的制备,都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报道。超临界CO2对药物微纳米化处理方面的研究已有蓬勃发展之势,也展现出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然而,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物微纳米颗粒制备方面的研究还主要处于实验阶段,且对产物的评价主要集中在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颗粒形貌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同时针对药物包封率、体外速释和缓释、溶出度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制备的微纳米产物在药效、生物利用度、给药途径、毒副作用等方面的评价和研究还严重不足,在国内实际的生产应用也尚未出现。主要原因是该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化工和材料界,与药物研究开发结合不够紧密,缺乏药物评价与应用的数据。因此,要突破超临界CO2流体微纳米制备技术在药物中的应用瓶颈,必须在进一步加深基础与应用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将超临界超细制备研究与药物研究与评价密切结合,早日实现超临界微纳米化技术在药物研究及产业化中的应用。本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超临界流体微纳米技术在药物研究与开发中应用的思路,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在间歇式高温高压反应釜中,使用超临界甲醇作为反应溶剂对克拉玛依风城超稠油进行轻质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温度、醇油质量比、反应时间以及搅拌速率对反应的影响,并从目标产物轻油的轻质化程度与副产物沥青质产率两个方面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反应温度350 ℃,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率900rpm,醇油质量比1∶2.对轻质产品进行了模拟蒸馏分析,发现沸程在380℃以下组分由原料中的20 wt%提高到5
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可发酵糖收率,本论文进行了玉米秸秆原料亚临界水热预处理实验,研究了预处理液中木糖、葡萄糖组分的生成规律及酶解效果,并采用SEM技术对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样品表面形貌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工艺条件:处理温度180℃,时间30 min及处理温度200 ℃,时间20 min.结果 表明,经过该亚临界水热预处理及72小时酶解后,酶解液中葡萄糖收率达到了89.55%.
本实验利用石英毛细管反应器和INSTEC冷热台显微观察装置,原位观测邻二氯苯在H2O2体系中升降温过程中的相态变化,采用拉曼光谱定量分析了超临界水氧化降解邻二氯苯过程中产生的气相产物CO2,考查了过氧系数(100~300%)、反应温度(360~440℃)、反应时间(2~10 min)对有机物去除率及CO2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H2O2体系中,超临界水可有效氧化降解邻二氯苯,最佳氧化剂倍数为2
实验利用石英毛细管反应器(FSCR)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T)在过热水中的相态变化行为,同时,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展开了PCT在过热水中的解聚研究,并考察了质量投料比(H2O/PCT: 6.0~14.0)、反应时间(30~90 min)和反应温度(260~340 ℃)对解聚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PCT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熔融,体系中相态由最初的汽-液
实验采用间歇高压反应釜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中的(催化)解聚.在液料比50.0(50 mL乙醇/1 g木质素)条件下,主要考察反应时间(30~360 min)、反应温度(200~280℃)对木质素解聚中的液体产物(LP)、固体产物(SR)、水溶性产物(WSP)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微型毛细管反应器中结合显微放大技术研究了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中相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LP产率随
Calcium carbonate nano and micro-particles have a multitud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while the synthesis of a particular polymorph of calcium carbonate with specific morphology and/or size is a key
1,8-桉叶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香精香料等工业生产领域。目前,1,8-桉叶素主要从天然产物桉叶油中分离提取获得,但由于天然资源有限,且桉叶油中杂质成分较多,难以获得高纯度的1,8-桉叶素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杂多酸在萜烯及其衍生物的催化反应中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活性,例如:水合反应、乙酸化反应、环化反应、异构化反应等。本文主要研究用Keggin结构的磷钨酸作为固体酸催
大多数化学化工过程需要使用溶剂。传统溶剂普遍存在效率低、功能有限、挥发性污染等问题。采用传统溶剂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越来越难,无法满足当代化学化工发展的要求。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及其混合体系是新型绿色溶剂和功能流体。有效利用绿色溶剂不但可避免使用有害溶剂。同时,利用其特性可望优化许多化学化工过程,以少的能源和原料消耗,高效、清洁地进行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将解决一些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产生
针对目前α-蒎烯裂解产物中具有较高市场价格的产物其选择性低的问题,本研究自行设计开发了新型反应器装置,在二氧化碳介入的加压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对α-蒎烯裂解异构的影响.结果 表明:间歇进样时,探索出了别罗勒烯选择性高于柠檬烯选择性的“优势温度区间”;连续进样时,首次在加压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罗勒烯选择性,当停留时间为2 ms、进样流量为5 mL/min、压力为4 MPa时
本文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反应溶剂,端基炔烃为反应底物,在过渡金属铜和钯盐的催化作用下,对端基炔烃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行了研究,以较高产率(67%)得到了不对称的丁二炔类交叉偶联反应产物。本文考察了催化剂、碱助剂、反应温度、二氧化碳压力、氧气压力等反应条件对交叉偶联反应产物产率的影响,优化出一个环境友好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催化反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