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承载中药的超分子小分子纳米水凝胶的构建和形貌调控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2437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可承载中药超微粉末的纳米级超分子凝胶结构,改善其透皮吸收性、生物相容性和体内代谢性,实现药物释放可控性。方法: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建了胸腺嘧啶核苷酸(T)和三聚氰胺(M)的二组分复合物水凝胶。通过调节二者之间组分可以得到不同的3D超分子结构,增加了承载微粒的表面积。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获得的干凝胶分别呈现棒状、片状和花瓣状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模式证实了T与M之间的超分子复合物是通过氢键构建,且不同的复合物形貌在二组分配比不同时分别呈现不同状态。
其他文献
目的:优化辣椒碱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热溶剂-高压均质法制备脂质立方液晶纳米粒,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性,包封率及总评“归一值”法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考察均质压力、均质时间、剪切转速3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采用效应面法优选最佳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复相关系数上看,指标OD值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优化条件制备
目的: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原位凝胶,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复凝聚法制备鸦胆子油微囊,并将微囊载于泊洛沙姆407形成的原位凝胶中,采用无膜溶出模型考察其体外溶蚀及释放情况。结果:制得的微囊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89.399μm,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94.5%~97.4%(n=3)和48.3%~52.6%(n=3);加入微囊后泊洛沙姆407凝胶的相变温度提高了6℃左右,微囊.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符合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乳化法制备PNS-NP,研究其理化性质。方法:根据星点设计安排实验,用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关系,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工艺条件。测定PNS-NP的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放度及稳定性,采用DSC、IR和XRD对PNS-NP及各辅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PNS-NP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在DSC、IR、XRD等上有显著差异,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效应。
目的:优选消炎镇痛巴布剂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粘着剂、保湿剂、加入顺序的基础上,采用正交优选出消炎镇痛巴布剂基质配比。结果:优选最佳基质配比为明胶:卡波姆:PVA:CMC-Na:甘油/丙二醇=3:0.4:1.8:0.8:8。结论:按优选最佳条件制得了质量合格的消炎镇痛巴布剂。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丹参精华护肤乳膏的制备工艺。方法:经预试验,以耐寒试验、耐热试验、离心试验、涂展性为评价指标加权评分筛选出较优基质处方,后采用正交试验,对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加药百分比三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最佳基质处方为:硬脂酸30g,白凡士林30g,十八醇30g,液体石蜡45g,吐温8022g,司盘808g,甘油50g,纯水125ml;最佳制备工艺为:取油相、水相于烧杯中,加入3%的丹参提
目的:研究不同交联聚维酮性质及其在中药中应用的差异性。方法:选取4种国产交联聚维酮和3种进口交联聚维酮,对其粒子形态、流动性、溶胀性、吸水速度常数、比表面积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不同交联聚维酮在粉体学性质和功能性参数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国产交联聚维酮性能有待于提高。
采用数学模型模拟中药制剂原料的吸湿过程、X射线衍射等方法,以北豆根总生物碱为模型药物研究中药制剂原料经相分散法防潮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经相分散法处理后,中药制剂原料以细小的晶粒分散于辅料中形成了类似骨架型的结构。水分必须对防潮材料的骨架结构溶蚀的基础上才能被制剂吸收。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Vinorelbine in liposomes by HPLC. Method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Kromasil C18 (4.6mm×250mm, 5μm)column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
目的:探索HPMC作为水溶性药物的缓释骨架时,各处方因素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为检测方法、以累积释放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各处方因素对四种水溶性药物的HPMC骨架缓释片的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药物的溶解度、HPMC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HPMC粘度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实验所选的填充剂种类和片剂硬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阻滞剂用量、润滑剂(助流剂)种类、片剂表面积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目的:比较丹参酮乳剂和丹参酮冻干乳剂的稳定性。方法:通过长期留样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对丹参酮乳剂和丹参酮冻干乳剂的外观、丹参酮IIA的含量、包封率以及冻干乳剂的复溶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丹参酮乳剂在25℃长期留样试验和热循环试验中,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在4℃、25℃的长期留样试验和高温、强光试验中,丹参酮IIA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丹参酮冻干乳剂在所有长期留样试验和影响因素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