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光追随"现象是指人们随着自己正在注视的面孔的目光转移而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虽然"目光追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动化加工的现象,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现象可以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调节。本研究旨在关注群际威胁是否也是目光追随现象的一个潜在调节变量,即其是否会对人类的社会注意力分配造成影响。实验选取了20名中国大学生作为被试(中国人为无威胁内群体,日本人为威胁性外群体),采用2(靶子词与目光方向一致性:一致VS.不一致)×2(群体类别:内群体VS.外群体)×2(SOA:200ms VS.800ms)的被试内设计,因变量为目光追随效应(不一致性反应时减去一致性反应时)。实验材料为8张黑白中性情绪图片(4男4女,均来自中国情绪图片库),4张图片作为中国面孔图片(2男2女),余下的作为日本面孔图片。被试先填写一份情绪量表,作为前测。然后让被试在3分钟内记住8张图片所属的国籍。接下来我们操作群际威胁,让被试阅读了一段描述中日战争的文字及3张中日战争图片。阅读完毕后被试再次填写情绪量表,作为群际威胁操作检查。最后被试完成了目光追随任务。目光追随任务中,首先会出现一个500ms的"+",然后会出现一张目光向前看的中国人(或日本人)面孔图片900ms,图片中人的目光会向左(或向右)转移200ms(或800ms),最后一个字母"L"(或"T")会出现在面孔的左侧(或右侧),这就是目光方向和靶子方向一致的情况。被试需要对字母类型做出反应,看到"L"按数字"1",看到"T"按数字"2"。情绪量表前后测显示,被试在阅读完群际威胁材料后,威胁、敌意、生气、担心的情绪均显著上升,说明我们成功操作了群际威胁。当SOA为800ms时,我们未发现被试更关注内群体或外群体。但是当SOA为200ms时,我们发现较之内群体面孔,被试观外群体面孔时出现了显著的目光跟随效应。这个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实验假设,群际威胁下,被试的确分配了更多的注意力给威胁性外群体面孔,即群际威胁的确会对社会注意力分配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