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MRSA感染患者住院期间利奈唑胺临床累计用量与体外MIC值进行比对分析.并对感染过程中的3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及对其常见耐药机制cfr基因及23S rRNA点突变进行检测.
方法:菌株鉴定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II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纸片法及E-test检测minimal inhibitoryconcentrations(MIC),应用diversilab技术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异质性耐药菌株的筛选采用菌谱分析方法,并通过PCR测序技术检测相关耐药基因.
结果:该患者不同时期感染的MRSA均为spaST-030,diversilab分型显示其同源性高达98.8%以上,说明该3株菌为同一来源.3菌株均未检出cfr,23S rRNA点突变进行检测表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9213)相比,菌株083与标准株完全一致,而158和231均出现G2603T(S.aureus numbering)点突变,并且菌株158为异质性耐药菌株.利奈唑胺临床累计用量与体外MIC值进行比对分析显示,体外MIC值与累计用量存在直接相关性.
结论:该研究表明,长期应用利奈唑胺治疗MRSA感染,可以诱导MRSA出现23S rRNAG2603T点突变,从而介导利奈唑胺的异质性耐药,若再次接触利奈唑胺诱导刺激后,异质性耐药菌株可以演变为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利奈唑胺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特别适用于MRSA感染的治疗.由于MRSA是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利奈唑胺在抗击感染治疗中一直被临床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