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馆藏“泥人张”彩塑的保护修复

来源 :天津博物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描述了天津"泥人张"第二代传人张玉亭制作的"钟馗嫁妹"彩塑组中"挑担小鬼"的保护修复过程.彩塑"挑担小鬼"本体有多处断裂、残缺、裂纹和彩绘层脱落等病害,修复保护过程主要包括清理、加固、黏接和补配等步骤.经保护修复后的彩塑"挑担小鬼"基本恢复了原貌,且能满足展览展出要求.由于彩塑泥人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光辐射敏感,因此,要加强泥人保存环境的监控和日常保养,以期最大限度延长彩塑文物寿命.
其他文献
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无疑是对人类文化特别是区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天津戏剧博物馆依据百年戏楼建筑载体,突出"天津戏剧大码头"的文化资源特色,通过合理建立博物馆文化旅游融合机制,开展"乘高铁、游津城,百年戏楼把戏看"的主题旅游线路;与专业院团合作推出常态化的京剧剧目演出,打造博物馆品牌;开展馆校共建的博物馆教育新模式;开展适宜的文创产品开发;利用"互联网+"尝试开展无边界博物馆的构建.增强博物馆发展活力,不
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的名人故居类纪念馆在文化资源整合与信息传播领域所做工作的调查研究,一方面总结了李叔同故居纪念馆在此领域的现状和不足,另一方面在借鉴其他优秀名人故居纪念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纪念馆的未来工作方向提出了几点设想,希望借此扩大李叔同故居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扬光大弘一大师的人文精神.
面对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博物馆如何在"免费开放"的境况下谋求新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博物馆的影响力不应仅以参观人数为衡量,博物馆传播的文化是否深入人心应成为核心评价标准.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将真正拉近博物馆与公众间的距离,成为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简要分析新兴科技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方式,为博物馆文化服务提出新建议,将经济效益的提升引入博物馆经营环节,实现博物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中小型博物馆应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需要,只有引导改变参观方式和参观节奏,才能逐步创造小学生观众乐于接受的陈列展览,赢得他们的认可.通过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小学生参观活动案例可以发现,《国家宝藏》和《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不仅可以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宣传博物馆和文博知识,让文物活起来,对于博物馆小学教育也有助益和启发.将文博类节目穿插在博物馆参观活动中以改变小学生参观博物馆的节奏的方式值得在博
2018年,天津博物馆即将迎来百年华诞.100年来,天津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科研学术,在重要文物的征集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素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回顾天津博物馆实施美育工程的历史性贡献,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博物馆美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探讨天津博物馆在审美教育领域发展的可能性,使文
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发系列教育课程已经成为新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但是目前博物馆青少年课程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细分不足、与学校教育契合度不高、媒体手段运用不甚良好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开发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青少年教育课程是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天津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以及天津独特的地域文化,在社教职能方面进行了诸多的创新.例如设计各种手工体验活动、量身定制"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等一系列"走出去"品牌、普及专业知识的"天博讲堂"等,无一不体现出天博人致力于新型社教和传播文化的良苦用心.本文从多角度总结了天博历年来开展的社教活动,以此纪念建馆一百周年,也寄有对未来的展望,以寻找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博物馆社教和文化传播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博物馆讲解工作从业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讲解员既是向社会公众宣传博物馆历史、信息和精神内涵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又是完成各类公众教育活动项目的实施者.因此,在博物馆的发展中,讲解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新时期博物馆宣教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博物馆人对这支队伍的阶段性发展的思考及培养责无旁贷.
陈列语言作为博物馆展览中策展人、展品与观众之间沟通的媒介,是衡量展览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传播地域文化已经成为目前区域博物馆策展的首要任务,怎样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陈列语言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本文选择了安徽博物院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间的三个代表性展览,通过对展览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具体分析,探讨博物馆展览中陈列语言的构成要素和组合方式,并通过数据的对比,寻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陈列语言构建方
本文对天津博物馆三件馆藏玉器的器形、纹饰、雕琢技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已有的科学考古发掘报告,参考历史文献,得出相关的结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到比较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