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夏季三门湾海域虾类(口足目和十足目)数量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来源 :第十届全国水产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hk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07年12月和2008年6月三门湾海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三门湾虾类密度及优势种冬季和夏季的时空分布,并结合该调查海区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对虾类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门湾水域冬季和夏季虾类重量密度分别为237.09 kg/km2和1331.96kg/km2,尾数密度为162.21×103ind/km2和465.94×103ind/km2.虾类重量密度分布呈三门湾西北部水域高于东南部水域趋势,尾数密度分布则呈三门湾西北部水域低于东南部水域趋势.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是冬季尾数密度的主要优势种,经济品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冬季和夏季本海域最重要的优势种.两季虾类幼体居多,夏季比冬季种类数有增加.三门湾虾类数量的变化动力来自主要优势种对虾类数量变化的回归贡献.虾类重量和尾数的多样性平面分布具有季节变化.虾类多样性的平面分布格局与虾类的平面分布格局不一样.
其他文献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g/kg、0.5g/kg、1.0g/kg、1.5g/kg、2.0g/kg、2.5g/kg的云芝多糖,饲喂(100±10)g奥尼罗非鱼,在投喂前(第0天)和投喂后第7、14、21、28天采样测定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ACH50)活力和血液白细胞吞噬活性,并在投喂28d后体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记录14d内奥尼罗非鱼死亡情况.结果显示:当添加量为1.0g/kg时,云芝多
在21个200L圆形流水水槽中各放养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初始体重为(1.73±0.01)g,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投喂棕榈油(P)与新鲜鱼油(F)或氧化鱼油(oF)不同比例混合的7组饲料(10P、10F、6F4P、4F6P、10oF、60F4P和40F6P),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60d饲养实验结束后,通过测定花鲈肝脏部分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
草鱼在我国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位列四大家鱼之首.IGF-2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它能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参与生后基因组重建.IGF-2在机体发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法获得草鱼IGF-2b cDNA,全长为2 076bp.在鱼类中,目前除草鱼外仅在斑马鱼中发现IGF-2b的存在.序列分析表明草鱼和斑马鱼之间IGF2b的相似度为86%.同时,通过胚胎和组织的半定量P
嗜水气单胞菌典型的人、兽、鱼共患菌,对其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做好该菌防控工作的关键。对区域流行病原菌菌株正确分型是开展其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本文对嗜水气单胞菌常用分型技术,包括血清学分型、抗生素分型、毒力因子分型、噬菌体分型等表形分型法及随机扩增多态法等分子分型技术进行了简单综述,并做出展望,以期为该菌今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中药水提取物对水霉菌XJ001(Saprolegnia XJ001)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中药水提取物浓度大于12.5μg/mL时,黄精、五倍子、黄柏、丁香、大茴香等5种中药对水霉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4h培养后的抑制率为90%~100%;提取物浓度在6.25 μg/mL时,24h培养后抑制率为75%~100%;在相同浓度下,昆布等10种中药对水霉菌的抑制作用不明
研究了在实验室和常温条件下敌杀死、索虫亡、百草一号、敌敌畏、卷清、逐灭、逐灭(自来水)、锐劲特、抑虱净、草甘膦、星科等10种农药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幼虾对不同农药的耐受力相差较大.这几种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4.62×10-3、2.28×10-2、16.7、2.57×10-1、4.73×
在(23±1)℃水温条件下,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分析了4种重金属离子(Cu2,Hg2+,Zn2+ Pb2+)不同浓度溶液对花(鱼骨)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离子对花鱼骨的受精过程、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均有一定的致死和致畸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受精率下降、胚胎发育延缓、引起各种畸形、胚胎死亡和仔鱼运动性差、死亡率高等。在相同的超标倍数下,4种重金属离子对于精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毒
2007年11月至2008年8月,按季度对太湖进行水化学及水生生物学分析采样,并采用水质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法对太湖水质现状和主要污染源进行评价与分析.水质污染评价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太湖的主要污染物为氮(N)、磷(P)和有机耗氧量(CODMn).总磷(TP)所占的污染负荷指数最大(34.34% ~ 54.34%),平均污染指数为48.36%.叶绿素a(Chl-a)与TN、TP和COD
比较了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等三种淡水贝类24h内对水族箱中藻类的消除量、消除率及0 ~4h三种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率(Ki).结果表明:(1)褶纹冠蚌、三角帆蚌与河蚬第24h对藻类的消除率分别达到74.3%±2.9%,75.6%±2.1%,88.4%±3.1%,三种淡水贝类对藻类的消除效果显著;(2)t检验表明,24h内河蚬对藻类的消除率、消除量显著大于褶纹冠蚌、三角帆蚌(P<0.05).河蚬试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研究中国近海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数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白姑鱼渔场一共有三类,即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春季东海沿海水域;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夏季的东海北部;越冬场渔场有两个,北部越冬场在冬季的黄海中部,南部越冬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南部外海.1978年后,东海白姑鱼产量明显上升,超过黄渤海区的产量.不同渔场白姑鱼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