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员心理疲劳(athlete burnout)是运动训练的重要问题之一,Raedeke(1997)将其界定为: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及运动负评价的综合征。从自我决定理论角度解释心理疲劳,是近几年运动员心理疲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将动机视为自我决定的连续体,根据自我动机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及无动机。外部动机又可根据自我决定程度划分为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内摄调节及外部调节四种,其中整合调节和认同调节又称为自主性动机,内摄调节和外部调节又可称为控制性动机。根据这一理论,本研究假设自我决定动机对心理疲劳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并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研究的角度检验这一假设。对225名现役运动员的横向研究发现,内部动机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关系;无动机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关系;外部动机中的自主性动机成分与心理疲劳呈负相关,控制性动机成分与心理疲劳呈正相关。本研究计算了自我决定指数代表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由自我决定指数指向心理疲劳的结构方程模型得到了数据的良好拟合,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对心理疲劳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纵向研究进一步探讨自我决定动机与心理疲劳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2012年冬训初期和末期为期12周的间隔,对60名柔道运动员分别进行自我决定动机和心理疲劳的测验,从纵向研究角度考察两者的关系。结果发现,冬训初期和末期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的变化对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的变化具有低度到中度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者具有纵向的共变关系。本研究还发现,冬训初期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对冬训末期的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具有低度到中度的负向预测作用,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自我决定动机对心理疲劳具有纵向的预测作用。本研究从理论上,为从自我决定理论角度解释心理疲劳提供了依据;从实践上提示我们,提高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可以缓解运动员心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