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肝炎按照病原学可以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对人民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也给国家医疗卫生经济造成了巨大压力。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是当今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西医对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中显现了较好的疗效。但我国数量巨大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从治未病角度有强烈的治疗意愿和防治需求,中医药一直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显示了明确的疗效优势。中医辨证是中医开展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前提,必须制定明确的疾病诊疗标准。目前国际上尚无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我国1992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至今,未公布修改标准。近年来特别是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传染病重大课题的支持下,中医药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方面积累了大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修订指南奠定了基础。为此,肝胆病分会整合和吸纳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研究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借鉴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形成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实践指南,对于规范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2017版《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是在1992年(试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辨证标准,对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的诊断术语、中医分型、临床表现进行了较大范围的修订。同时,各项内容均进行了循证医学推荐级别的确定。本次修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指南已于2017年4月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指南主要包括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淤胆型肝炎、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判别标准,供中医科医生、感染科医生、消化科医生及其它相关科室医生参考使用。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指导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规范使用中医药进行实践活动和科研、教学工作。指南的宣传推广方面,本团队将积极组织开展临床指南的宣贯推广,采用开展全国或地区范围的指南培训和学术交流、在专业杂志和报刊发表指南及其释义解读、在相关专业媒体宣传指南内容和意义、微信发布多种方式对指南内容进行宣贯和普及,扩大指南的影响力。通过卓有成效的宣贯推广,进一步有力促进指南在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中医科、感染科及消化科医生防治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及诊疗水平,造福更多的病毒性肝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