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35-60岁、ASA分级3-4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实验组,n=20)和S组(对照组,n=20),D、S两组入介人手术室后常规静脉诱导与维持,D组诱导完成后,在10分钟内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0.8ug/kg,然后以0.2-0.6ug/kg.h速度持续泵
【机 构】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 330006 南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年龄35-60岁、ASA分级3-4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组(实验组,n=20)和S组(对照组,n=20),D、S两组入介人手术室后常规静脉诱导与维持,D组诱导完成后,在10分钟内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啶0.8ug/kg,然后以0.2-0.6ug/kg.h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S组泵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停用右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拔管和拔管后6小时的生命体征,观察右美托咪啶对术毕拔管和术毕6小时血流动力的影响,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烦躁发生的例数.结果:S组:与基础值[MAP(103.5±24.7mmhg)(1 mmhg--0.1333Kpa),HR(86.5±15.6次/分)]比较,术毕拔管时[MAP(133.5±31.9mmhg),HR(95.6±14.9次/分)]及术后6小时[MAP(125.5±18.7mmhg),HR(90.3±13.7次/分)]的MAP及HR均有升高(P<0.05).两组比较,S组术毕拔管时、术后6小时的MAP及HR与D组比较均有升高(P<0.05).D组术后烦躁发生例与S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少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且能减少术后烦躁发生率.
其他文献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一旦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其治疗困难,死亡率高.虽然早在百余年前就已发现NPE,但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的:综述目前公认的NPE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全面认识NPE,避免临床误诊、漏诊,期待改善其预后.内容:CNS损伤介导的交感神经兴奋、颅
目的:评价亚低温对老龄大鼠短暂性脑缺血后海马组织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44只,18~20月龄,体重500~7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48):假手术组(S组)、短暂脑缺血组(TI组)、亚低温组(H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缺血5min.H组于再灌注后全身喷洒酒精保持肛温于亚低温(32℃~34℃)状态,维持3h
目的:评价预先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80~3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组(D1组、D2组和D3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I/R组和D组采用无创伤动脉夹夹闭腹主动脉,确认腹主动脉搏动消失,建立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min后松开动脉
目的:近年来,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顺阿曲库铵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作用强、无蓄积作用、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影响轻微,且代谢产物无毒性亦无肌松效应等优点而成为目前较理想的肌松药.传统上,肌松药采用间断静注,但这种给药方式很难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甚至因不适时或过量注射而使恢复延迟.现在随着微量泵的发明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麻醉采用泵入的方法给药.本研究是通过肌松监测来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临床时效,探索更好
目的:观察地佐辛应用于无痛人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最佳剂量.方法:收集自愿实施无痛人流手术的早孕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n=20),地佐辛60ug/kg;B组(n=20),地佐辛80ug/kg;C组(n=20),地佐辛100ug/kg,于手术开始前5rain静脉推注,随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6ug/ml)进行静脉麻醉.若术中出现体动反应,调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男,62岁,8个月前因反复头痛于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垂体大腺瘤,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病情好转,出院当日突然出现病情恶化,并急剧加重至死亡。死亡原因不详,可能因素如下:1.颅内再发出血:垂体瘤术后病情恶化最常见原因,本例虽瘤腔内部分血肿,但术后未见新发出血,原血肿逐渐吸收,故不首先考虑;2.颅内感染:患者病情恶化提示颅内积气,提示脑脊液鼻漏,且有发热、WBC升高,但起病时T不高
本文介绍一例患者女性,58岁,因头痛、头晕1年余加重半月,诊断"右侧脑室脑积水,室间孔闭塞?"入院.查体:颅神经阴性,副鼻窦无压痛,无颈抗,双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左下肢股四头肌腱和跟腱反射亢进,左Babinski症阳性.颅脑CT及MR显示右侧脑室扩大,透明隔明显左移,未见室间孔区病变和脑室内占位性病变,三、四脑室形态正常.采用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系统,术前设定压力100mmH2O,行右侧脑室
核磁共振(MRI)检查的普及,使得脊柱椎管内病变的诊断变得容易,定位更为精准,加之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成熟和运用,椎管内病变的手术疗效大幅提升,残废明显减少.科室于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了13例椎管内病变患者并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全身麻醉后,患者取俯卧位。根据术前体部定位,作后正中直切口。切开皮肤,推开椎旁肌肉。11例作了椎板切除,2例用高速磨钻于椎弓根处切开椎板,取下整条椎板和黄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