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异常的三阶段马氏体相变行为

来源 :第七届全国固态相变、凝固及应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lzt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Ti形状记忆合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形状记忆合金体系之一,这是因为NiTi合金具有优良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和生物医学性能.最近,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是因为多孔NiTi记忆合金不但继承了致密NiTi合金的优良性能,还由于孔洞的存在,允许组织细胞的内生长,营养和药物的输送,使得它比致密的NiTi合金具有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和生物力学兼容性.从而使得多孔NiTi合金在医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与NiTi合金中的马氏体相变具有密切关系,想要正确应用这些性能,就必须充分研究其马氏体相变行为.最近,在研究时效的富镍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时,经常能在冷却过程中的DSC曲线中观察到三个峰.相对于正常的两阶段马氏体相变行为(B2-R-B19),这种异常的三阶段马氏体相变行为吸引了大家的广泛注意力.世界上的各个研究小组纷纷对这种现象加以研究,并给出自己的解释.到目前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为:异常的三阶段马氏体相变行为是由于品界处和品粒内部的Ni4Ti3相析出动力学差异所造成的,这种差异又是由于母相中的Ni过饱和固溶度所造成的.目前,对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对马氏体相变行为的研究还较少.本研究中,采用不封装的热等静压法(capsulefreehotisostaticpressing,CF-HIP)制备出不同成分和不同孔隙度的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并采用差热扫描分析(DSC)法研究了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时效后的马氏体相变行为.发现烧结工艺、成分和孔隙度对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的马氏体相变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对于Ti-50.8at.﹪Ni多孔NiTi合金,短时间烧结(1小时)而成的样品展现出异常的三阶段马氏体转变现象,而长时间烧结而成的合金只表现出正常的两阶段马氏体转变现象,如图1所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发现,短时烧结的样品成分非常不均匀,除了NiTi相外,还有大量的Ni3Ti和Ti2Ni相存在,甚至还要少量的Ti存在.而在长时间烧结的样品中,成分较为均匀,主要是由大量的NiTi相和少量的Ti2Ni相组成.造成这种马氏体相变行为的差异被认为是母相B2相的分布不均匀,导致Ni4Ti3相析出不均匀所致.对于Ti-50at.﹪Ni多孔NiTi合金,采用相同烧结工艺制备出不同孔隙度的样品中,发现孔隙度较低的多孔样品展现出异常的三阶段马氏体转变行为,而在孔隙度高的样品中展现出正常的二阶段马氏体转变行为,如图2所示.这被认为是孔隙造成Ni4Ti3相在B2相中析出不均匀性所致.在孔隙低的样品中,稀疏分布的孔洞周围易于Ni4Ti3相析出,从而造成Ni4Ti3相分布不均匀.首先在Ni4Ti3相周围完成两阶段的马氏体转变(B2-R-B19),然后在没有Ni4Ti3相析出的地方完成B2-B19转变,所以为三阶段的马氏体转变.而在孔隙度高的样品中,孔洞较多且分布均匀,使得Ni4Ti3相分布均匀,从而造成两阶段的马氏体转变(B2-R-B19).
其他文献
深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有望开采常规采矿方法无法利用的巨量深层煤炭资源,同时,利用燃空区作为地下储气库,可实现资源和空间利用最大化。然而,燃空区覆岩在煤炭气化过程中受高温热损伤后,如何有效控制其在高地应力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和低渗透性是保障地下储气库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高温热损伤裂隙岩体在高围压下的时间效应以及渗透演化规律的研究工作,在深层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及地下储气库相结合这一特殊工程
学位
基于WiF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人体感知技术是当前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包括小尺度动作感知、大尺度动作感知以及位置感知三个方面,虽然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由于WiFi信号带宽较窄且时间分辨率低,导致基于WiFi的人体感知技术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小尺度动作感知方面,目前基于移动终端的人体呼吸感知模型尚不完善;第二,在大尺度动作感知方面,
学位
学位
观察了低碳钢SAE1008在热加工过程中氧化后形成的氧化皮结构,采用1﹪HCl酒精作为腐蚀剂,对低碳钢氧化皮侵蚀后发现,从里到外由Fe1-yO层、Fe3O4层和Fe2O3组成.在方铁体层中析出颗粒状物质Fe3O4,较低冷却速度下在氧化皮内层有大量的Fe3O4颗粒,并在钢-氧化皮界面上形成一层新的氧化皮;而在较高冷却速度下则析出不明显.
学位
学位
瓦斯爆炸在煤矿重特大事故中占比最高,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巨大的采空区,并与周围狭长的巷道相互连通,形成类似于“容器-管道”的连通空间。采空区内发生瓦斯爆炸后,冲击波和火焰很容易进入到与之相连通的巷道内进行传播,导致灾害范围扩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加剧。连通空间的复杂性会严重影响瓦斯爆炸传播过程,给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预防和控制工作增加难度。因此,本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