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时间隔引流钳夹降低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出血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全膝关节成形术(TKA)是一个具有高度血液丢失和输血风险的操作,同时还会带来免疫反应和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钳夹引流是TKA术后降低血液丢失所应用的最为普通的方法.但是钳夹操作方式还存有争议.因而,我们建立起一种新的操作方法:3小时间隔钳夹,同时与TKA术后没有钳夹引流组进行了血液丢失有效性的比较.方法: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之间我们登记了100例接受非复杂性TKA手术的病人(100个膝关节).病人根据引流方法被随机分成两个组:非钳夹组(A组)和3小时间隔钳夹组(B组).A组使用了负压引流连接在引流袋上,并在术后第一日持续引流,而B组则被中断两次负压吸引(每次吸引3个小时).收集了人口统计学及其临床数据,包括血红蛋白可红细胞压积的水平、整个血液丢失量、需要输血的病人数目以及出现的任何合并症.两组之间进行了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结果:在TKA术后第一个48小时中间隔钳夹组(B组)的血液引流量要比非钳夹组(A组)有着明显减少(术后第1日和第2日分别为p<0.001和=0.005).间隔钳夹组在12小时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平均下降率(2.8±0.8g/dL)也比非钳夹组要低((3.2±0.8g/dL)).在3小时间隔钳夹操作中需要输血的病人数比非钳夹组的病人数要减少2.2倍,但没有统计学明显的差异(几率比=2.20,p=0.24),输血的明显预测因子是血红蛋白水平(几率比=7.73,p<0.001).在我们的研究中没有创口感染或临床上的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3小时间隔钳夹操作是一种新近开展起来的降低TKA术后血液丢失的方法.该方法减少了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该操作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不会增加临床上血栓形成和创口的感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中完成骨折及外侧副韧带等稳定结构的修复后,内侧副韧带是否给予修复的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肩关节的功能,分析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是肱骨近端骨折的高危因素。
目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快速成型技术的结合运用给外科手术带来突破性的进步。评价计算机辅助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
会议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棘上韧带炎的疗效。方法:门诊收治260例棘上韧带炎患者。所选病例均经过门诊专科确诊,用记号笔标注疼痛部位,临床多数表现为标注部位压痛明显,受凉或劳累及弯腰后疼痛加重,有的患者不能弯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尧光学,何伟,洪郭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骨科)目的:分析围塌陷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疼痛与股骨头坏死范围的相关性,及其与行保髋和全髋置换的关系。方法:分析30例SONFH(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共36髋,18女性、12男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采用X光片,所有患者股骨头坏死分期采用ARCO分期。
背景/目的:现今术后加速康复观念越来越多的得到各个学科的重视,术中及术后镇痛无疑是加速康复理念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的病人,对比使用了氟比洛芬酯和曲马多之后的镇痛效果及术后加速康复方面的作用。
目的:探讨安全经济有效的减轻跟骨骨折术后肿胀及疼痛的方法。方法: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4年9月将收治的38例跟骨骨折且行跟骨骨折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男31例,女7例,损伤原因为高处坠落30例,重物砸伤3例,车祸3例,伤后7-10天,出现皱纹征开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
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经椎弓根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接诊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0例采取经椎弓根植骨,并予以GSS-1型系统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而对照组36例未采取经椎弓根植骨处理。
目的观察三七粉口服联合扶他林软膏外涂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3月河南省中医院骨科门诊与急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研究跟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21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61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