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Eu3+在大多数基质中主要表现橙红光5D0→7F1,2发射,Eu3+激活的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应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Eu3+还可作为基质中镧系离子占据的格位数和格位对称性的探针,可以根据5D0-7FJ(J=0,1,2)跃迁劈裂数目来判断Eu3+所处格位的对称性。此外,Eu3+掺杂的化合物的O2-→Eu3+的电荷迁移带(CTB)能量及其强度,也是作为应用材料一个必不可少的性质。本文采用
【机 构】
: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潮州521041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出 处】
:
第12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暨发光学相关产业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Eu3+在大多数基质中主要表现橙红光5D0→7F1,2发射,Eu3+激活的发光材料在显示和照明应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Eu3+还可作为基质中镧系离子占据的格位数和格位对称性的探针,可以根据5D0-7FJ(J=0,1,2)跃迁劈裂数目来判断Eu3+所处格位的对称性。此外,Eu3+掺杂的化合物的O2-→Eu3+的电荷迁移带(CTB)能量及其强度,也是作为应用材料一个必不可少的性质。本文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Eu3+离子激活的Ba2Mg(BO3)2荧光粉。利用XRD表征了荧光粉的相纯度。测定了材料在VUV-UV范围的激发光谱和VUV-UV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及荧光衰减曲线。研究结果显示:Ba2Mg(BO3)2:Eu3+荧光粉在VUV波段有较好的吸收,基质吸收带主峰位置大约位于176 nm处。在荧光粉Ba2Mg(BO3)2:Eu3+的VUV-UV激发光谱中,观察到约231 nm处的Eu3+电荷迁移态跃迁。在其UV-Vis发射光谱中,发现基质吸收带(172 nm)和电荷迁移带(CTB:231 nm)激发下都是5D0→7F1(594 nm)跃迁占主导;而当激发波长为395 nm(Eu3+的7F0→5L6跃迁)或其它的f-f跃迁时,发射最强峰为613 nm(5D0→7F2跃迁)。
其他文献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几种不同形貌的Tb3+单掺杂及Tb3+,Eu3+共掺杂的YF3磷光体,如椭圆,八面体,平行六面体,纺锤及纳米粒子聚合体.产物的形貌可以通过乙二醇与水的体积比,溶剂的种类及反应时间等因素来控制.给出了表面粗糙的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可能形成机理.另外,研究了平行六面体状的Tb3+单掺杂及Tb3+,Eu3+共掺杂的YF3磷光体的发光性质.在367 nm紫外光激发下,在YF3:Tb3+样品中
本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Eu2+,Mn2+共掺的Sr2Mg3P4O15-SrMgP2O7,并且观察到了两个Eu2+和两个Mn2+的发射带,通过对样品XRD和发光光谱的分析,我们把这两个Eu2+和两个Mn2+的发射带归于Eu2+和Mn2+分别占据体系中不同晶体结构的SrMgP2O7和Sr2Mg3P4O15相中的阳离子格位导致的两种不同晶场环境下的Eu2+和Mn2+的特征发射。在这个混相体系中不仅存在同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激活的Ca4P2O9粉末样品,研究了其结构和光谱特性.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主要为纯相Ca4P2O9晶体,最佳合成温度为1500℃.与以往制备Ca4P2O9材料的报道不同,在随炉温冷却至室温的过程中,Ce3+离子的引入有利于Ca4P2O9晶相的形成,抑制了Ca4P2O9向羟基磷灰石(Hydroxvapatite.HAP)和CaO的转变过程.荧光光谱表明,
本文提出一种Lu改进的黄色荧光粉(Ca2.94-xLuxCe0.06)(Sc2-yMgy)Si3O12(缩写为CLSMS:Ce3+),其中,0≤x≤1,0≤y≤1.通过高温固相反应,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发光颜色与Lu和Mg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当Mg的含量y=1时,不同含量的Lu对荧光粉晶相的形成、发光性质以及温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u的引入导致荧光增强,其原因是由于Ce3+吸收增强而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化学成分比为(2-x)CaO-xZnO-SiO2-CaCl2(0≤x≤1.1)的体系中获得了发射位置在505 nm的强绿光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 发现随着ZnO加入的增加,体系由Ca3SiO4Cl2相逐渐变为混相,最后变为纯Ca8Zn(SiO4)4Cl2相.与此同时,荧光粉在370-470nm的激发谱逐渐增强.在450 nm激发下,相比于Ca3SiO4Cl2:Eu
通过在YAG∶Ce3+和YAG:Ce3+,Pr3+荧光粉体系中分别掺入Cr3+离子来提高蓝光管芯白光LED的显色指数.Cr3+离子的加入,增加了红光发射,来自Cr3+典型的2E-4A2发射的零声子线和声子边带发光.Ce3+→Cr3+的能量传递是增强红光发射的重要方式,在YAG:Ce3+,Cr3+体系中,Cr3+的红光与Ce3+黄光强度比值(I2/I1)与通过寿命测量得到的强度比很好符合.YAG:C
采用Spin-Coating技术和溶胶-凝胶法结合的方法,在Si基片上制备了Zn2SiO4:Mn发光薄膜。通过调节涂覆工艺、选择合适的助熔剂、调整助熔剂添加比例等手段,制备了发光强度高、颗粒形貌良好的Zn2SiO4:Mn发光薄膜。结果表明:选择2%H3BO3作为助熔剂,经500℃预烧2小时,900℃煅烧2小时的二次煅烧,样品中形成了α-Zn2SiO4相,并获得表面光滑、颗粒生长较好、具有较高发光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高清晰投影电视和平板显示等显示技术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要获得到性能良好的发光材料用于此类显示技术中,发光材料的形态和尺寸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对发光体来说,最理想的颗粒形态就是球形.球形的发光材料可以获得较高的堆积密度,从而减少发光体的光散射,提高了显示的亮度和清晰度.球形发光颗粒还可以使发光层的不规则形状最小化进而延长屏幕的使用寿命.此外发光材
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YAG,为了提高YAG的显色性,对YAG进行了掺杂稀土离子Tb、Gd、Lu、Pr等实验。使用F-4500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了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分析,发现掺Gd后所得的粉体发生了红移,掺Pr后所得的粉体在609nm处出现一个小的特征峰,而掺Tb和Lu后所得的粉体的发射光谱位置变化不明显。再通过远方EX-1000荧光粉激发光谱与热猝灭分析系统对其进行了测试,发现掺Gd和Pr后所
LED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简称,是一种新型固态光源.自1962年Holonyak等利用GaAsP制备第一支红光LED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并被广泛应于工业设备、仪器仪表、交通信号灯、汽车、背光源以及各种照等领域.LED具有高效、节能环保、长寿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将取代传统的照明光源,成为21世纪的绿色照明光源,并引起第三次照明革命.传统的高温固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