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发生性肝损害(HIS)的机制及与肠粘膜屏障(IMB)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GET)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又根据实验终止时间分为5个亚组,每组动物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分别于缺血后3h、6h、12h、24h和48h处死动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和血浆内毒素(LPS)水平,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肝组织及小肠粘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脑卒中各亚组血清肝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卒中后各亚组肝组织SOD减少、MDA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脑卒中后各亚组血浆LP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LPS水平与血清肝酶及肝组织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SO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TBI各组光镜和电镜下肝组织和肠粘膜上皮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结论: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后肝、肠应激性损伤的动物模型。脑卒中后肝损伤可能与肠源性GET和氧化应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