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台湾,急诊暴力是日益严重的问题,它不但会导致医护人员遭受攻击、身心受创,甚至提出离职,导致照护质量降低、患者安全深受影响。根据研究显示,有七至十成的护士遭受过言语暴力,近三成的护士受过肢体暴力,但只有不到一成护理人员提出书面报告。透过改善项目,提供一个暴力零容忍的工作环境,鼓励暴力异常通报,是本院急诊刻不容缓的目标。方法:提升护理人员暴力认知:派员至其他医学中心观摩急诊暴力措施;举办急诊暴力研习会及急诊暴力演习;单位教学组教育训练,确认同仁了解有哪些暴力危险因子。提升急诊作业环境的安全,急诊入口24小时全面管制,并限制每位患者只能有两位访客陪伴;病历登记潜在危险暴力因子(如:酒醉、情绪激动、精神疾病;增设录像录音设备,达到急诊录像无死角;提升急诊保全人力,防身术加强训练;护理人员发放录音笔,随时搜证;安排足够医护人力,及合理排班,以提供高质量的照护,避免医疗纠纷引起的暴力问题;宽敞且有隐私的空间,给予躁动病患保护性约束,并安排保全陪伴。提升急诊病患家属暴力零容忍卫教,电视墙拨放预防急诊暴力倡导短片;张贴急诊检伤分级、拒绝暴力海报、相关法律条文海报,进行倡导;上电视台访谈节目,倡导急诊暴力零容忍,并将录像节目透过youtube转贴宣传。鼓励暴力异常通报,鼓励医护同仁,只要有发生言语或肢体暴力,便进行院内异常通报,并会依照通报量给予鼓励金。院方会主动委派律师团协助民事刑事提告,针对证据对施暴者进行罚钱。结果:护理人员认知层面,急诊护理长及副护理长至奇美医学中心观摩,参与急诊暴力演习6人,参与暴力研习会18人次、医学伦理与法律讨论会25人次(全单位37人);每位护理同仁都可说出至少五项暴力危险因子,且自述沟通技巧明显提升。作业环境层面,白天急诊保全从2人增至3人,夜间增至4人。有药物或酒精滥用、情绪激动、脑部病变、精神疾病、曾有攻击行为等,皆会纪录在病历上,提醒接手照护的同仁。录像设备从9支增设为22支,录音设备从2个增设为6个。保全及同仁有录音笔可随身佩带。卫教层面,急诊检伤站及看诊区,皆已在明显处张贴反暴力海报。检伤站的电视墙反复拨放反暴力影片。结论:项目使用之改善措施,可确实提升护理同仁预防急诊暴力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暴力通报量亦显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