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BESⅢ漂移室(DC)模型用1.85GBqFe5.9keV X射线放射源作加速老化实验研究.测量了阳极丝电流I和 Fe5.9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Q的变化,由此得到累积相当BESⅢ MDC5a全天候运行的电荷量(0.07C/cm)后的漂移室小单元的阳极电流为初始值的87﹪;老化率为R=-0.19﹪/(mC/cm).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ESⅢ漂移室(DC)模型用1.85GBq<55>Fe5.9keV X射线放射源作加速老化实验研究.测量了阳极丝电流I和<55> Fe5.9keV X射线全能光电峰位随累积电荷量Q的变化,由此得到累积相当BESⅢ MDC5a全天候运行的电荷量(0.07C/cm)后的漂移室小单元的阳极电流为初始值的87﹪;老化率为R=-0.19﹪/(mC/cm).
其他文献
CMS探测器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LHC(Large Hadron Collider)(大型强子对撞机)上两大探测器之一,是一个紧凑μ子螺线管探测器.CMS的Muon系统由桶部和端盖两部分组成.阴极条室则是CMS端盖muon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介绍CMS端盖μ系统CSC ME1/2型阴极条室气体增益均匀性的测量过程,数据处理及结果.
介绍了当前物理界的重大课题-暗物质的寻找和研究中暗物质的实验探测,特别介绍了WIMP粒子的直接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国际上使用的各种探测器.同时指出,具有高能物理规模,低能物理的能量阈,超低本底的探测器和实验安排,以及地下低本底实验室的建立已成为粒子物理、宇宙线和天体物理在实验探测器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够进行低本底测量的地下实验室,也没有这类的实验和探测器,希望能够尽快改变这种状况.
简述了一总线的结构和特点.介绍了在漂移管室检测实验中一总线的结构和作用.由一些有关MDT管的实验结果说明了,用一总线测量所得的各种数据在实验结果分析中的必要性.
主要分析了开关积分型前放的主要噪声源,并结合Pspice模拟和实验测量给出了开关积分型前放在不同积分电容和输入端分布电容下的噪声水平,提出了前放工作于两种不同积分方式下的降噪方法.
主要研究了MRPC单层气隙工作的物理机制.MRPC工作的物理过程可分为初始电离和电子雪崩两个基本点阶段,依据气体导电理论和相关专业软件,可模型计算出MRPC单层气隙中的感应电流、本征探测效率与时间分辨率等物理参数.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表明在MRPC中,空间电荷效应明显,电子雪崩甚至达到饱和.
介绍一种从光电倍增管倍增极引出快信号的电路.分析了信号的产生机理,并研究了它的定时性能.使用两支Philips XP2020Q光电倍增管,与BaF闪烁体组成时间谱仪探头,从D9倍增极引出快信号,在使用ORTEC 935恒比定时和ORTEC 567时幅转换的条件下,测量Co的瞬发时间谱,在2:1能窗下得到FWHM=138ps的时间分辨.表明,此方法明显改善了谱仪的时间分辨性能.
采用与单光电子相比较的方法测量了国产GSO晶体样品的光电子产额,结果表明,GSO样品的光电子产额及能量分辨率与闪烁体的光电倍增管光阴极面上的放置方式有关,在较好条件下,被测GSO晶体的光电子产额可到2013phe/MeV,对Cs 661.6keV光峰的能量分辩为FWHM=10.1﹪.
利用正比计数管和Fe源对氦基混合气体H e/CH(60/40)的气体增益随高压(阳极丝线电荷密度)、温度、气压及气体比分的变化作了实验研究.作为比较,对He/CH(60/40)混合气体和HRS气体(Ar/CO/CH(89/10/1))也做了相应研究.
报道第三代北京谱仪器漂移室预制研究中的丝研究.抽样检测了镀金钨丝和镀金铝丝的极限张力,发现同批不同轴丝之间极限张力有较大差别.测量了丝的蠕变效应,看到蠕变引起的张力损失,得到蠕变效应修正系数.实验寻找合适的镀金铝丝夹丝固定参数,对铝铜两种不同材料夹丝管需研制各自专用夹丝工具.
叙述了采用传统的平面工艺技术制备的快响应电流型Si探测器的制备工艺.为了提高探测器的时间响应,对300чm厚的探测器进行了适当的减薄处理.给出了不同探测器样品减薄处理前后的漏电流测量结果及厚度100чm,灵敏面积为10、25mm的探测器在300V反向偏压下对Am α粒子电流响应测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