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要素及抓手

来源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二十次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guso1987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五项制度,把分级诊疗列为医改五项制度建设之首,可见其重要性."健康中国2030"战略,未来15年将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这意味着"健康"的范围不局限于医疗,而是全人群、全方位(从预防、诊断、治疗到康复)、全生命周期(从出生到死亡)地维护人民的健康.而现在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治疗上,而且集中在三级医院,亟需改变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倒三角"格局.
其他文献
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作为实现分级诊疗的关键,有利于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健康中国”计划,本文总结了国际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建设的经验,结合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地方特色,从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医疗保障体制及家庭医生签约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利用最大化,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
利益博弈是城乡医疗机构呈现非协作性竞争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城乡医疗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和分工协作的动力来源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城市医院现存的运营和管理体制是医疗机构分工协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分级诊疗制度难以有效实施的根本所在.并提出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缓解城乡医疗机构间的利益矛盾,调动其协作的内在动力等促进城乡医疗机构协作的政策建议.
目的:站在康复护理发展的视角,研究中国分级诊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康复护理分级实施的意见.方法:阅读文献,并对文献内容进行思考与整理,并融入自身对分级康复护理和分级诊疗有关问题的思考,为促进分级诊疗实施提出意见.结论:中国康复护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分级康复护理实施状况不理想,社区康复护理发展滞后;康复护理专业人才缺失.因此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治疗服务水平;完善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的实施,市属三甲医院从以往重视患者数量转向以诊治疑难重症患者为主.教学和科研职能进一步突出,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与医疗技术的升级日益急切,医院文化必须在传承中创新,与时俱进,体现崭新的时代特征与内涵,与医院行为相匹配,引导医院员工迅速适应转变,实现人才、技术与服务的提档升级,从而更好履行市属三甲医院职能与责任.
家庭医生是广大城乡居民健康的守门员,也是连接居民与医院医疗关系的“最后一公里”,对建设健康扬州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全市分级诊疗工作试点的成效和不足,参考国内先行城市的成熟经验,提出在扬州市推广家庭医生制度的建议.
目的:通过对分级诊疗下具体实施的医联体的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研究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搜索整理有关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文献,重点分析分级诊疗背景下的医联体建设的现状、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形成相应的统计数据结果.结论:关于医联体建设的文献主要集中的现状研究、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在未来研究中要结合不同领域分析、吸收国外成功经验以及从不同视角去评价医
新一轮深化医改是导向式分级诊疗模式的开始,取消药品加成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描述德阳县市两级医院实施的不同价格补偿政策,比较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在患者负担、医院经济效益、运行效率等方面的指标变化,总结分析了不同价格补偿政策对县市两级公立医院分级诊疗的影响,并思考了不同价格补偿政策对今后单病种收付费、紧密型医联体收费和医疗价格动态调整的影响.
目的:探讨徐州市城区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实施与推广提供可行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应用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397名调查对象中,57.84%愿意签约家庭医生,42.16%不愿意签约家庭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因素有年龄、个
目的:了解徐州市城乡居民就医机构选择及影响因素,为优化就医秩序提供科学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无认知障碍的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50份,有效回收1473份.结果:城乡居民患病未就医率分别为21.82%和25.50%,城乡居民患病后基层首诊255例(53.13%)和290名(64.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城市社区居民就医机构选择的因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质和量的双重压力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兴起.本文结合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了目前中国四种较为典型的医养结合形式,并对优化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