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肌梗死后部分患者出现二尖瓣反流,原因何在,众说纷纭。为探明其产生机制,本研究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下进行动物实验,探讨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结扎后出现心肌缺血及收缩障碍的部位,及其对二尖瓣环形态改变和二尖瓣瓣口血液反流的影响。
【机 构】
: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肌梗死后部分患者出现二尖瓣反流,原因何在,众说纷纭。为探明其产生机制,本研究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下进行动物实验,探讨冠状动脉不同分支结扎后出现心肌缺血及收缩障碍的部位,及其对二尖瓣环形态改变和二尖瓣瓣口血液反流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经食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EE)或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TTE)在导管和微创外科途径下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中,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3和Vivid7及美国SIEMENS公司ASPEN的TEE或TTE技术(TTE探头中心频率3.5M
目的:探讨及体会超声心动图在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常规多切面及非标准切面扫查肺静脉与左房连接情况。结果:在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中,发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一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均经随访及手术证实。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目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经心导管封堵治疗先心房间隔缺损(ASD)的技术日渐成熟,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将某院资料完整的49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导先心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诊治资料进行总结报道。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TGA)超声心动图诊断图像特征。方法:以超声节段法诊断TCA。结果:32例TGA中,SLL型12例,IDD型8例,SDD型4例,SDL型3例,SLD型4例,Taussing—Bing病1例。合并畸形中以VSD、ASD伴PS最多,占88%。结论:超声心动图诊断大动脉转位,是一种无创检查的可靠方法。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冠心病患者的Tei指数与左心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48人,依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大小分为两个研究组,组Ⅰ:LVD>55mm,(25例); 组Ⅱ:LVD≤55mm,(23例); 组Ⅲ为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多普勒测定Tei指数,以Simpsion公式测算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等。用SPSS12
反复缺血和再灌注可以使心脏能耐受更长时间的缺血过程,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预适应(IP),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生物内源性心肌保护机制。本研究采用自制声学造影剂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技术,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CFDI)定量评价缺血预适应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及冠脉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DTI-PW)检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指标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TI技术对76例冠心病患者和61例正常对照者左室壁节段长轴方向运动速度和收缩时间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DTI冠心病组运动异常节段长轴方向的峰值速度明显减低,PEP、Ts显著延长。结论:DTI可直观显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部位,DTI测量参数可敏感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异常及心肌缺血的严
本研究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研究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时间间期、心肌功能指数(MPI)及Z指数,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目的:用超声组织定征(ultrasound tissue characterization,UTC)量化分析自细胞靶向超声造影剂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声像图。方法:将自制超声微泡造影剂“表活显”(self-made surfactant fluorocarbon—filled microbubbles,SFCMB)与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
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先天性心脏病封堵介入治疗用于临床以来,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脉心腔瘘等均已可用封堵术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无创、实时、简便的优点,凭借其对于心内结构和血流动力学观察的独特性和敏感性,在VSD封堵术治疗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VSD封堵治疗历史及封堵器的类型,研究了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V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