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恩施州率先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生物菌肥(剂)具有诸多的有益作用,但其对降低化肥使用的作用及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仍不清楚.以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肥(剂)同常规底肥配施,对比其与常规施肥及增施硫酸钾化肥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常规施肥和增施硫酸钾肥相比,配施秘可夫生物菌肥2.5kg/667m2或生命源黄腐酸微生
【机 构】
: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湖北恩施445000;农业部华中薯类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湖北 恩施445000;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鄂西综合试验站,湖北恩施445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州率先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提高马铃薯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生物菌肥(剂)具有诸多的有益作用,但其对降低化肥使用的作用及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仍不清楚.以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肥(剂)同常规底肥配施,对比其与常规施肥及增施硫酸钾化肥处理的农艺性状、光合参数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常规施肥和增施硫酸钾肥相比,配施秘可夫生物菌肥2.5kg/667m2或生命源黄腐酸微生物菌剂5kg/667m2能够达到相应的农艺性状参数、光合参数及产量水平,从而减少相应化肥施用水平.
其他文献
为了改善马铃薯中耕深松作业质量,降低马铃薯深松作业阻力.设计了一种由深松铲尖、深松铲柄、分土平板组成的深松铲.分析了深松铲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基于田间实际工作情况,通过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马铃薯中耕深松装置和土壤颗粒仿真模型,以入土角、入土深度、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耕作阻力为试验指标进行正交仿真试验得到最佳工作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当入土角度为20°、前进速度为0.75m/s、入土深度为15
马铃薯是中国北方各省的主要蔬菜、粮食和经济作物,现已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尤其林区、山区种植面积较广、劳动强度较大,急需解决马铃薯生产机械化.为加快山区机械化的步伐,试制了舀勺式种植样机,实测漏播率为2.01%,重播率为0.98%,机组作业速度为1.67m/s.大面积作业表明,舀勺式播种部件性能好且稳定,适应较高速作业,大面积连续作业故障少,可靠性高,保养方便,生产效率高.结合中国情况,对舀勺式
机械动力学分析对于了解现有机械系统的运动性能十分必要.马铃薯分级时,分级辊轴和马铃薯输送带都是高速运动,马铃薯的运动速度高,无法清楚地观察到马铃薯运动过程.三维动态仿真既可以反映其运动过程,又可实现速度可控制的动画演示,清晰再现其运动过程,利于观察分析.参考相关文献的建模方法,将分级对象马铃薯定义为椭球体,所有部件定义为刚体,建立包含支架,输送带速度、分级木棍轴转速及输送带摩擦系数的马铃薯运动学模
针对中国丘陵山地、小户农田和小区育种农田的马铃薯种植模式,研究适用于地块小、土壤黏重的丘陵山地马铃薯挖掘机是形势所需、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历史必然,意义重大.田间挖掘试验是农机产品设计与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现问题与改进样机的主要依据.对丘陵山地马铃薯挖掘机田间试验做出阐述,为解决中国丘陵山地小地块等条件下的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难题以及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提供了新机型、新技术参考,为中
研究以"陇薯10号""陇薯12号""天薯11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14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0号""中薯22号""青薯9号"10个马铃薯品种为对象,考察了马铃薯切片暴露于空气中120min过程中的色度变化,并综合薯肉褐变度、PPO及PAL活性分析各个品种的褐变特性.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褐变强度因品种不同存在显著差异,切片的色度变化与空气的接触时间具有相关性,接触时间越长,褐变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块茎类植物,由于其耐干旱、耐瘠薄、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产业链长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粮食作物.尽管中国马铃薯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但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2个"紧箍咒"的双重约束,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突出,造成农业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特性,精准管理氮肥施用更
转录组测序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动植物基因挖掘,是研究基因表达的重要手段.转录组用于研究植物发育和抗逆等的报道较多,在小麦、水稻、玉米、甘薯等作物上有针对品质基因挖掘的应用.应用RNA-seq技术对高淀粉马铃薯块茎发育3个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求块茎发育期间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关键基因及表达水平,筛选差异表达基因,为通过遗传改良和优化种植环境提升块茎淀粉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表明樟脑对马铃薯块茎发芽有抑制作用,但是对处理后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块茎的品质没有影响。研究发现利用樟脑可以抑制块茎发芽,而且其抑制发芽是可逆的过程,进一步研究可集中在樟脑抑制发芽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这些为今后调控马铃薯块茎休眠与发芽产品的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植物内源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极少量的,且具有调节自身生理生化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块茎的采后贮藏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马铃薯生长发育、采后贮藏的不同阶段,测定其内源激素的含量,是分析阐明马铃薯生理生化变化的重要研究手段.但由于马铃薯中内源激素含量极低、提取杂质多,且植物激素对温度等条件极为敏感,使其提取检测更为困难.对于植物激素的检测主要有酶联免疫分析法、液相色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中国还是重要的蔬菜作物.大田中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茎的地上部分腋芽长成侧枝,地下部分腋芽长成匍匐茎.在适宜的条件下,匍匐茎停止生长,顶部区域开始膨大.黑暗条件下匍匐茎膨大为块茎,光照条件下匍匐茎转化为正常的枝条.马铃薯植株与块茎形成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因此研究马铃薯块茎的发生发育过程,了解其地上植株生长与地下块茎发育的相关性,将为马铃薯的栽培、育种和生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