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对未来我国玉米大量需求的严峻挑战,必须更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并实现可持续增产.本文根据辽宁省的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阻碍玉米增产和可持续增产的土壤耕层、玉米品种及类型、种植密度、玉米螟害、施肥、栽培技术等限制性因子,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机 构】
: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未来我国玉米大量需求的严峻挑战,必须更大幅度地提高单产并实现可持续增产.本文根据辽宁省的玉米生产现状,分析了阻碍玉米增产和可持续增产的土壤耕层、玉米品种及类型、种植密度、玉米螟害、施肥、栽培技术等限制性因子,并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田间鉴定,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在干旱条件下的形态与产量性状,采用产量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以及分析各性状与参数间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选择出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对各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明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抗旱性.干旱处理下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均比对照明显降低,雌雄开花间隔增加,株高和穗位高降低,穗短小,秃尖多,穗粒数少,粒重轻,最终导致产量下降.雌雄开花间隔、保绿
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与回交转育相结合的方法,对育种上的3个骨干自交系郑58、掖478和昌7-2进行改良,成功刨建了优质蛋白玉米(QPM)近等基因系(NILs)QZ58、Q478和QC72,并对其胚乳变异、配合力、杂种优势、F2代籽粒品质和籽粒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并比较分析了近等类型组合产量、赖氨酸含量.结果表明:①转育成的近等基因系胚乳硬质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从表型来看,Qz58和Q4
试验表明,品种间的耐密压力能力差异明显,元华1号、哲单37、FC-254具有较高的耐密能力.品种的适宜密度,龙单13(ckl)为4.9千株/亩,元华2号、FC-254、哲单37(ck2)、元华1号分别为5.0、5.6、6.3、6.5千株/亩.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处理的产量差异明显,元华2号(DM2)、FC-254(FM3)较ck1龙单13(AM1)、ck2哲单37(BM3)增产达极显著、显著水平,元
基于SSR聚类分析,从不同类群中筛选到46份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进行精细的表型重复鉴定,分析了抽雄天数、吐丝天数、株高、穗位、主茎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和株型、穗型、粒型、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粒色及轴色7个质量性状变异.结果表明河南玉米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穗位、雄穗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和穗粒重性状的变
本文对东北春玉米区的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当前该区域主要存在品种多乱杂、耕作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播种质量差、资源利用率低、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虫草鼠害严重等7个方面的问题;分析了东北区春玉米的增产潜力;针对当前生产中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在东北区重点推广品种优化、深松改土保护性耕作、抗旱精细播种、分层分次高效施肥和高产土壤培育技术是未来挖潜增产的主要技术途径:以2008年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的3个万亩示范
在玉米拔节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金得乐和康丰利对玉米的进行生长调控,可以实现对玉米产量形成和形态建构的双重调控.具体表现为:形态方面,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穗高系数;缩短穗下茎节间的长度;降低玉米授粉关键期叶面积系数,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株型,并维持正常的群体增长率、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保证了果穗的正常发育.产量构成因素方面,增加了穗长、穗行数和行粒数,千粒重变化不大.本试验结果表明,生长调节
降低田间施肥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是玉米无公害化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肥CRF和SCF对玉米产量、田间氨挥发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控释肥CRF和SCF比普通肥料CCF相同施肥量情况下增产13.15%和14.15%,减少25%施肥量处理的CRFⅡ和SCFH比全量CCF增产9.69%和10.04%,即使在减少一半肥料量的情况下,控释肥处理仍能达到CCF的产量.采用通气
以中国目前玉米种业界最常用的四大种质中的3种,Reid、P群、旅系为基础材料,组成了新的复合种质并选育出了新的自交系:秦成493,与另一大种质黄改系组配,测交组合经鉴定试验,产量及综合农艺性状显著超过对照品种,研究结果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提供了参考.
本文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玉米一体化少(免)耕覆盖技术的增产机制.结果表明:少(免)耕对小麦玉米都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产作用,但对玉米的作用效果明显,较对照传统耕作增产达23.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0.78%.并从土壤含水量、干物质积累动态、光合特性及生长发育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从而揭示了少(免)耕覆盖技术旱地小麦玉米的增产机理.
按照传统玉米带的划分方法,把我国的玉米划分为三个玉米带,简单介绍了三个玉米带的具体状况,就三个玉米带不同地形和降雨状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灌水方案,华北平原区按照畦灌、块灌及长畦分段的灌水方案,西南区和东北区的山丘地区按照收集降雨和喷灌的模式进行灌溉,具体叙述了不同灌水方法的特点及技术指标,旨在为我国的玉米的高产、稳产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