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胡晓梅主任医师(胡师)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及研究工作近30年,推崇扶阳学派,重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血液病发病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体悟,主张温扶阳气治疗慢性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形成了自己的方药特点.慢性紫癜病(CITP)采用包括激素的多种措施治疗,文献报导疗效差异很大。因为本病发生机制不甚明确,使用这些药物可能缺乏针对性。而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91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91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名医学术传承信息化分会成立大会暨名医经验与传承方法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晓梅主任医师(胡师)从事中医血液病临床及研究工作近30年,推崇扶阳学派,重视"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血液病发病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体悟,主张温扶阳气治疗慢性紫癜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与髓毒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形成了自己的方药特点.慢性紫癜病(CITP)采用包括激素的多种措施治疗,文献报导疗效差异很大。因为本病发生机制不甚明确,使用这些药物可能缺乏针对性。而且,这些药物中多数治疗周期较长(可至3年),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危害可能高于疾病本身,同时,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使相关的治疗费用上扬,也限制了临床应用。中医治疗CITP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提升血小板方面仍然没有长足的进步。胡师认为,CITP的病理机制是骨髓巨核细胞明显增多,但成熟发生障碍,符合中医“阳动则散,阴静而凝”理论,结合历代温阳学派对阴阳关系的诠释,应用小剂量附子温阳化气治疗CITP,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开拓了中医治疗CITP的新思路。附子或雄黄均是辛温有毒之品,临床应用应注意安全性。胡师临床应用附子,一是选择经过炮制的黑顺片;二是用量偏低(每日6-9g);三是观察病势,若病程中出现明显出血,伴有口渴、烦热、便秘等阴虚火旺或热盛动血之症,或减量、或配伍寒凉之品、或停用。胡师对雄黄的临床安全应用方法更是加以研究,一是使用小剂量(每日0.12g);二是进行血砷浓度监测;三是配伍寒凉之品青黛;四是对长期服药的患者处方中加入防己利尿排毒以防止体内砷的蓄积。胡师按此方法临床应用附子或雄黄多年,未发生明显毒副反应。
其他文献
刘启廷教授是山东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入选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行医60余年,编写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对常见病的治疗创造了很多经验方,以方小、效卓、价低很受病家的欢迎,2011年刘老考虑到年事已高,就开始举办基层中医传承学习班,得到了当地中医局的支持.刘老在数名弟子的协助下,总结了百余首通用方,名曰《常见病一方通用经验方
旷惠桃教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传承导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临床和研究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难治性风湿痹症具有病程长、疗效欠佳等特点,旷惠桃教授认为非"血肉有情之品"不能去其邪,扶其正;风寒湿邪外袭,日久化热,生瘀生痰,风寒湿热瘀交阻,营卫气血受阻不通,故疼痛难忍,一般驱风除湿之品均难奏效时,必须用虫类药透骨搜风,方有
香苏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附、紫苏叶、陈皮、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功能散寒解表,理气消滞.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气滞,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呕恶,苔白腻,脉浮紧.根据当代人群饮食结构变化,肥甘厚味及烟酒摄入增多引起湿热内蕴,工作生活压力大导致情志郁结化热,且二者常结合致病,致使当今胃病多以实证、热证多见,虚寒之证少见.针对此病因病机变化,田老以香苏散为基础,将方中苏叶换为苏梗,变
湖南中医药大学王净净教授担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医学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及科技部、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年.临证时强调"谨守病机".精准诊断,并对应以"主病主方,专方专病"之诊疗方式,精于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侍诊于师左右多年
介绍了岭南特色药物,刘教授认为,风寒湿三者合而为痹,而岭南地区特殊的地域、气候因素影响,一年四季以湿热之邪为主,生长于岭南地区的中草药,对于祛除湿邪与寒邪具有较好的效果。刘教授使用岭南中草药也有着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证心得,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临床上针对长期生活于岭南地区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常以补益脾胃之气或补益肝肾者为君药,以活血化瘀之药为臣,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表现,辨证佐以祛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也称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面瘫,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由血运障碍、免疫低下、病毒感染、遗传因素、身心应激等病因引起.中医学对此病早有认识,《灵枢》中称"口(喁)"、"僻"、"卒口僻",《金匮要略》中称之"(喁)僻",目前统称为面瘫.针灸治疗面瘫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面部脉络空
明代的《本草纲目》,极大地推动了虫类药物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发展。再到清代王清任善用虫类药活血化瘀治疗杂病、痹症、近代张锡纯用虫类药治疗内、外、妇、儿疾病,虫类药物在现代亦是应用广泛,国医大师朱良春善用虫类药治疗脑、神经性疾病,吴以岭院士用虫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虫类药物是宝贵的医药资源,其进一步的发展和利用存在着巨大的潜在价值。刘军教授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机多为肝肾亏虚,筋骨失荣。《内经》里论述
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是一种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常见疾病,其病理被认为是炎症和纤维化的进展。临床以肩部持续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疼痛每于夜间加重,严重时可影响睡眠。本病归属于中医“肩痹”、“漏肩风”范畴,又称“五十肩”、“肩凝症”,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以体力劳动者较为多见。西医治疗上,在缓解疼痛方面,多以口服抗炎解痉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以要求较高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中医在本病的治疗
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痰火毒"等范畴.古代医家认为,痛风的病因其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导致胃纳过度,脾气不足以运化,小肠分清泌浊之功受损,饮食积聚导致湿浊热毒内生,肾脏开阖失司,湿热毒邪难以外排,因湿性重浊性趋下行,久而凝滞于关节,尤以跖趾关节受侵最为常见;或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外侵而入内,日久则郁而化热,炼液成痰,闭阻于脉络;其病机为脾虚失运,湿热痰浊闭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osis,ET)是一种以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生和血小板增多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属于髓系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血小板持续增多,有自发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半数以上患者可有脾脏肿大.ET的发生原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常采用骨髓抑制剂或干扰素或血小板单采术等治疗方法,虽经治疗后血小板可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因需长期服药、停药后易复发、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