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1996-2013年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地级市尺度对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较大,是华东地区区域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核心尺度,也是本研究所选择的空间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1996-2013年,市域GDP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2005年相比
【机 构】
: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出 处】
:
2016年中国人文地理学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尺度方差、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1996-2013年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及经济发展的驱动因子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尺度方差研究表明地级市尺度对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份额较大,是华东地区区域发展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的核心尺度,也是本研究所选择的空间尺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分析,1996-2013年,市域GDP差距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2005年相比于2005-2013年,人均GDP差距幅度变大,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说明区域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比较马尔科夫链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发现在地级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若以较富裕的地区为邻,受到的溢出效应是正向的,即区域经济向上转移的概率增加,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好,而向下转移的概率减小,反之亦然。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华东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因子主要为市场化和投资水平。
其他文献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一,部分高科技创新能力居世界领先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53.7%,人均国民收入处于世界中等偏上水平(7476美元).然而,30多年来以投资、出口和消费推动下的经济增长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主要包括区域及社会阶层间的经济差异、环境污染、资源与能源安全、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以及日益严峻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开放、人口、环保、资源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交通拥堵、布局无序等城市问题凸显。根据国家文件精神,街区制改革已成为我国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新选择。以济南市辖区30个居住区为例,构建街区制改革必要性评价体系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居住区样本按其改革必要性可大致划为由高到低的4种类型,且具有自城市中心圈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居住类型也各具特点。城市中心圈居住区改革的交通效益明显,新建封闭小区则多以广阔的空间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到以区域竞争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为依托推进经济增长的新时期,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为全面揭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特征,基于区域竞争与机会窗口理论,采用1990、2000、2010、2014年4个年份的截面数据,应用相对增长指数、泰尔指数、偏离-份额分析、GIS分析等多种方法,在三大经济地带、八大经济区以及省和县四种地域尺度上,分析了中国区
根据地名中专名部分的命名来源及专名部分反映的朝鲜自然、人文景观特征,对选取的12012个通名部分含行政区划级别里及以上的朝鲜行政地名进行分类。基于此,使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中的核函数密度制图、表面分析(高程、坡度、坡向等)、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工具,对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可分析出:空间分布特征上,自然地名远多于人文地名,山系地名、方位地名、水系地名、意愿
文化区作为一种空间单位,表征了不同地区由某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构成的文化特征上的差异,是文化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综合吉林省的自然、人文环境,确立以民族为主导因子,以语言为衍生因子的划分标准,将吉林省具体划分为“西部游牧文化区”、“中部农耕文化区”以及“东部稻作文化区”等三大文化区。其中,蒙古族文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西区的特色;汉、满两民族为中区增添了别样风味;朝鲜族在东区文化结构的建立中扮演着不
国家级经开区在城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和作用,而产城发展不同步、不协调等问题阻碍了经开区城镇化的发展,新型城镇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对国家级经开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分析后,着力构建以人为本,以产业为支撑,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运营模式,并在后续的保障措施中从人口、产业、空间和制度的维度上监测新型城
探讨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区域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 表明:2009-2013年,西安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处于陕西省首位,其他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较西安有较大的差距,且区域创新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陕西省区域创新与经济发展整体耦合处于磨合阶段,
在早期的以地区及省域为对象的中国互联网普及的研究背景下,以全国287个地级市(直辖市)为研究基本单元,《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各市年末互联网用户数及年末人口为数据,根据基尼系数、泰尔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以及沃尔夫森指数四项极化系数对中国2001~2014年互联网极化现象进行数字层面分析,并利用空间统计SDE方法,进一步分析中国互联网普及在空间层面上的极化现象。结果 表明:①相较于以地级市(直辖
基于1993-2009年电力数据,探讨了中亚地区的电力发展情况及各国的电力生产与消费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五国的电力总产量先降后升,到2009年达1718.17亿kW·h,电力产量波动主要受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影响,哈萨克斯坦近年电力产量占中亚五国总产量的40%以上.(2)中亚五国的电力消费情况随电力生产的变化也先降后升,到2009年为1501.17亿kW·h,哈萨克斯坦电力消费量和人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分析了新疆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 表明:(1) 2000-2011年间,新疆生态足迹呈现递增趋势,但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造成生态赤字严重。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上升趋势明显,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2) 2010年各地州市生态可持续性与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呈现较强的空间差异性,按照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赤字水平,将新疆划分为四大区域:生态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