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胱抑素C评价糖尿病肾脏损害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在评价糖尿病肾脏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拟定入选及排除标准选择1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年龄、性别、病程、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临床资料,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血清Cys C、血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Mogensen分期法分为正常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大量白蛋白尿三组,进行上述各指标的比较。进一步随机抽取其中40例,利用血中99mTc-DTPA清除率测得肾小球滤过率(GFR)做为标准,据公式分别计算简化MDRD-GFR、Cys-GFR,比较其与99mTc-GFR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试用人胎盘干细胞(hPDSC)治疗10例病程长、有不同程度胰岛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应用剂量大而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评估hPDSC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有效及可行性.方法 hPDSC由静脉输注,每人输注细胞总量1.22×106~1.51×106/kg,平均1.35×106/kg,分3次注射,每次间隔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随访3个月.
会议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 采集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病患者(2型糖尿病+牙周病),50例无牙周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2组人群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aCAM-1水
会议
目的 探讨缺氧对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的肾成纤维细胞(NRK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表达和变化情况.方法 将NRK细胞分为:正常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A组(15 mmol/L葡萄糖)、高糖B组(30 mmol/
会议
目的 通过调控雄激素水平,探讨蛋白激酶CK2相关信号通路靶点蛋白的表达差异和磷酸化差异及诱导前列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大鼠行双侧睾丸摘除术,一定时间后给与雄激素替代治疗的不同亚组。收集前列腺标本,采用TUNEL、ELISA进行细胞凋亡的评估;定量PCR、免疫沉淀、Western印迹等检测CK2、SAG以及NFkB/IKBa mRNA基因表达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会议
目的 探索一例父母亲为近亲婚配的生长发育迟缓患者的可能病因.方法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家系分析、生化检验、内分泌指标测定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分析患者的病情及发病背景.结果 患者病史如下:男性,足月平产,出生时体重3.3 kg,身长不详.其父母身高、体重及智力均正常,为近亲(姑舅表兄妹)结婚.患者出生后喂养史及进食量基本与同龄儿童相当,但身高、体重、学习成绩、人际交往能力等一直落后于同龄儿童
会议
目的 总结1例垂体前叶功能减退伴垂体危象高龄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防止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低血压的发生;严密观察精神意识,注意血氧饱和度,监测血气分析;注意有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表现;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出入量平衡;由于患者肥胖,无法自行翻身,加强皮肤的护理同时做好康复锻炼;患者全身管道较多,加强各种管道护理,每班严格交接;注重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关键。结果 本
会议
目的 近年来,国际上对血糖波动对机体器官组织的影响越来越关注。最近研究发现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发现波动性高浓度葡萄糖的损伤作用较稳定高浓度葡萄糖者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国际关于血糖波动对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多集中体外研究;少数体内研究都是建立在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上的,关于血糖波动对正常组织细胞损伤的体内研究动物模型尚无报道,本研究拟通过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输注的方法建立急性血糖波动大鼠动物模型,为研究血糖波
会议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治疗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每组各16只。
会议
目的 IFIH1基因多态性(rs3747517)近来被证实与1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在不同人群中的重要性不同。考虑IFIH1蛋白可能是导致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的因素之一,本研究不仅探讨了该基因在汉族人群中与1型糖尿病的相关性,还进一步探索其与1型糖尿病自身抗体间的关系。此外,基于已发现的HLA基因的1型糖尿病易感位点,本文也将探索HLA易感基因与rs3747517多态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3
会议
目的 了解空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随时间变化趋势,以便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糖尿病预防策略.方法 利用同一地区相隔十年两次横断面调查所收集数据,按空腹血糖程度不同进行分组:空腹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1mmol/L)、空腹血糖升高组(空腹血糖≥6.1mmol/L).比较两次调查及每次调查各组间差异.比较分析两次调查空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差异及变化趋势.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