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总结作者在35年矫形外科临床工作中初步形成的"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外科技术体系"一个全新的学科"下肢重建外科",为骨科医生在临床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作者自1978年5月~2013年4月,实施各种下肢畸形与残缺的矫形手术20133例统计资料与经验,将1999年6月~2009年12月具有完整的病案资料和随访记录的病例进行统计资料.针对病人的特点与实际国情: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
【机 构】
:
民政部国家康复医院矫形外科,北京,100176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科微创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作者在35年矫形外科临床工作中初步形成的"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外科技术体系"一个全新的学科"下肢重建外科",为骨科医生在临床中提供重要参考.方法:回顾作者自1978年5月~2013年4月,实施各种下肢畸形与残缺的矫形手术20133例统计资料与经验,将1999年6月~2009年12月具有完整的病案资料和随访记录的病例进行统计资料.针对病人的特点与实际国情: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性瘫痪下肢畸形矫形原则与骨外固定(Ilizarov)技术、Dror.paley下肢畸形成角旋转中心概念、矫形器(支具)技术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吸收、改进、优化组合、融会贯通与总结,受达尔文(Charles Darwin)生物进化(evolution)论和中国"道法自然"哲学思想的交融,提出骨科自然重建理念,归纳成28字矫形外科工作指导方针,形成从理论、工作程序、手术方法、术后管理、评价标准等具有全新技术特色的"下肢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体系"—简称"下肢重建外科".结果:统计1999年6月~2009年12月,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下肢畸形与残缺患者5911例,病人年龄最小1岁半,最大76岁,所有手术患者未发生1例骨性感染,并发腓总神经不完全性麻痹4例.治疗效果的满意率95%以上,挽救了9例濒临截肢的下肢残缺畸形病人.结论:作者形成的"下肢重建外科技术体系"是一个新的交叉学科,手术适应征广、创伤小、疗效奇特、医疗风险降到了最低,符合国情和病人的实际,能够有效治疗既往矫形骨科手术难以治疗的下肢残缺与疑难骨科病症,有深入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 MAPK)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提取BMSC,MTT和细胞周期检测0.1μM-10μM葛根素对BMSC的活性和增殖的影响,pNPP和ELIS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SA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aSAH与非aSAH临床特征与影像学特点,比较aSAH患者并发症发生、预后与影像表现的关系,为临床早期有效干预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09年收住上海市同济医院NICU,资料完整的SAH患者15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首次CT分型(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分型标准)、并发症及出院时MRS评分的
目的 探讨NICU危重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入住NICU48小时以上、机械通气时间>24小时、入院时排除肺部感染患者44例,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n=26例),48小时内未给予肠内营养分为非早期肠内营养组(n=18例).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部分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APACHEII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呼吸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收住NICU重症脑梗塞患者,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3天、2周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收集不同时间段APACHEII评分、NIH评分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比较分析临床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重症脑梗塞患者3天的血清T3、FT3明显下降,TSH无变化。治疗后2周血清T3、FT3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人口基数的增长,冠心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正在对人类生命构成更加严重的威胁.本项目通过建立心肌缺血复合肿瘤双重模型,观察三七总皂苷及其有效活性成分在复杂病理环境下的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复合恶性肿瘤药物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分为体外细胞学实验与体内动物实验.1.体外实验:选择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PVP和PKP治疗21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69节胸腰椎.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例一次手术完成3节椎体,2例一次手术完成6节椎体.1例
目的:探讨经皮夹挤结合撬拨复位空心钉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 1年7月至2012年10月运用跟骨夹进行经皮夹挤结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15例,男12例,女3例,右侧6例,左侧9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3.4±10.09)岁;根据Sanders CT分型:关节外1例,Ⅱ型11例(ⅡA型4例,ⅡB型6例,ⅡC型1例),Ⅲ型3例(ⅢAB型1例,ⅢA
本文阐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定义、发病机制、病理表现及诊断方法,认为MRI检查与椎间盘造影对椎间盘源性腰痛诊断有重要意义.同时介绍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治疗适应证、禁忌证及常用技术,推荐针刀与水针、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等离子髓核消融术及臭氧髓核消融术等微创治疗方法.
微创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它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本文介绍了椎间盘微创技术的优势,分析椎间盘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探讨椎间盘微创治疗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技术方法。本文认为要积极谨慎的开展椎间盘的微创治疗,适应症的选择及微创临床诊断思维是现在微创医师所不可或缺的成功法宝之一。
目的:对4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为青壮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4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7~54岁.根据是否具有明显股骨头坏死及患者意愿分为保髋组和置换组,并对受伤后就诊时间、致伤原因、手术方法及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保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