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病局部纤维腺瘤形成与单纯纤维腺瘤的3.0T MR动态增强及DWI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R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乳腺纤维腺病局部纤维腺瘤形成与单纯纤维腺瘤MRI检出病变动态增强(DCE)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及ADC值,对比研究不同腺体背景发生乳腺纤维腺瘤影像表现有无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纤维腺病局部腺瘤形成17例患者和单纯纤维腺瘤17例患者,全部于术前1周内行Simens Skyra 3.0T MRI乳腺平扫及动态增强检查,DWI采用b值为800s/mm2;动态增强期相5期.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BIRADS-MRI标准,观察病灶DCE特点、TIC类型、DWI信号及ADC值.影像学评价标准:1. DWI、DCE、早期强化率及TIC选取最大病灶测量.2.参照动态增强图像,ROI放置于病灶强化部分并尽量避开囊变、坏死区,并测其ADC值.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 结果 乳腺纤维腺病的腺瘤组中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19.9±148.1)%,单纯腺瘤组早期强化率平均值为(105±20.3)%,t=1.98,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腺病的腺瘤组Ⅰ型、Ⅱ型及Ⅲ型TIC分别为10,7和0例;15例DWI像呈高或稍高信号,2例呈等或低信号.单纯的腺瘤组Ⅰ型、Ⅱ型及Ⅲ型TIC分别为14,3和0例;16例DWI像呈高或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腺病的腺瘤组平均ADC值为(1.43±0.40)×10-3mm2/s,单纯腺瘤组平均ADC值为(1.67±0.71)×10-3mm2/s,t =-2.02,P>0.0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乳腺纤维腺病的纤维腺瘤及单纯纤维腺瘤的MR动态增强特点及ADC值无显著差异,可用同一标准进行诊断.
其他文献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a novel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nd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is surgical procedure.
会议
目 的探讨晚期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RA)伴重度内翻屈曲畸形和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假体选择及临床效果.方 法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RA伴重度内翻屈曲畸形患者21例(27膝)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63.5岁.RA病程平均15.5年,畸形时间9年;股胫角(股骨和胫骨解剖轴线的夹角)22°-50°,平均为35.
目的 比较下颈椎脱位四种复位方式的效果.方法 下颈椎脱位是常见颈椎损伤之一,其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恢复颈椎即刻稳定,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减少疼痛和畸形发生;对于颈椎脱位的治疗,有学者认为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的复位方式包括术前颅骨牵引复位,术中撑开复位等.我们采用了四种方式,先做一比较.2011年1月~2014年10月共有连续性的下颈椎脱位病例63例,全部为双侧关节突交锁,颈脊髓完
目的:观察泼尼松灌胃与肌内注射两种不同给药策略对大鼠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转换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5只、灌胃组15只、肌内注射组15只),其中正常组大鼠作为阴性对照,予0.9%生理盐水灌胃2mL/d;灌胃组大鼠给予泼尼松0.5mg/(kg·d)灌胃;肌内注射组大鼠给予泼尼松0.5mg/(kg·d);12周后测定离体的大鼠椎体骨密度及血清β-CTX、PIN
目 的探讨晚期类风湿关节炎(RA)中青年患者行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术(THA)假体选择及临床疗效.方 法 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同期双侧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晚期RA中青年患者22例(44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8例,女14例,年龄21-48岁,平均38.5岁.RA病程平均12.5年,12例24髋采用Synergy假体(Smith&Nephew,USA),10例20髋采用Tri-Lock骨保
目的 探讨儿童钙化上皮瘤的MSCT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8例钙化上皮瘤儿童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结果 发病年龄1月~16岁,女性稍多于男性,以头面部最多见,头面部常见于额颞枕顶部头皮下、眼睑、眉弓、颌面部,腮腺区及耳垂,其次颈部、胸背部、上臂及下肢亦可见.钙化上皮瘤形态多样,常单发,也可多发.可分为钙化型及无钙化型.钙化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B超/CT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7例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6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最小19岁,其余6例50~65岁,均未见类癌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升高. 结果:6例中肿瘤位于前纵隔5例,前中纵隔1例,中纵隔1例.1例肿瘤呈类椭圆形,6例形态不规则,1例呈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减低的影像数据,从而研究其发生机制. 方法 收集2015-2016年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一过性减低的患者19例,脂肪肝患者31例,这50例患者均采用GE宝石CT进行CT检查,获得影像数据并测量其CT值,在5个不同的位置测量CT值并取平均值.其中5例急性胰腺炎伴脾脏密度减低的患者进行CT能谱成像扫描检查,获得能谱影像数据,利用该数据通过能谱分析平台得到能谱曲线.在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LDCT)对肺内磨玻璃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4月体检筛查肺部磨玻璃小结节(直径小于2cm)病员218例,其中低剂量扫描筛查组136例,普通剂量筛查组82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与相关临床检查对照(手术及病理),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辐射剂量. 结果 不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剂量扫描
目的 分析累及面神经管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影像学在累及面神经管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累及面神经管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的影像学表现,重点观察骨质破坏部位及面神经管的受累情况。 结果 累及面神经管肿瘤所致周围性面瘫病例有面神经鞘瘤、面神经纤维瘤、面神经血管瘤、外耳道鳞癌、外耳道横纹肌肉瘤、腮腺腺样囊性癌、颅底横纹肌肉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内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