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8-30日豫西极端暴雨事件分析

来源 :2007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m_crs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风云卫星、新一代雷达、闪电定位仪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发生的历史罕见暴雨山洪诊断分析,表明: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低空急流和中低层切变线提供了有利于暴雨的热力、动力、水汽等环境场条件;湿位涡等参数对卢氏暴雨具有较好的预报性。卢氏暴雨是由β中尺度暴雨云团生成发展并长时间影响造成的。新一代雷达显示“列车效应”、暖平流S弯曲、南风急流和风速辐合、γ中尺度逆风区等典型强降水特征。卢氏闪电参数峰值出现时刻比降水峰值超前出现,对卢氏暴雨短时预警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对强天气性质的探讨表明这次过程具有强的暖平流、深厚的湿层、较弱的垂直风切变,因此有明显的暴雨特征,最后从预报服务的角度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按照沉降机制与沉积层序,将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史划分为古生代被动陆缘、中生代弧后裂谷及新生代弧后前陆3个阶段。根据断裂发育特征,整体考虑MOP(Maranon-Oriente-Putumay
  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历了多期沉积构造演化,形成了多成因类型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同生岩溶作用、埋藏岩溶作用和风化壳岩溶作用等多
  盖层封闭性是油气成藏关键因素和保存条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泥质盖层主要存在物性封闭、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3种微观封闭机理,其建造阶段封闭性动态演化可归结为这3种
  天山南地区位于塔北隆起和库车坳陷结合部,下奥陶统、寒武系和震旦系发育多套碳酸盐岩地层,主要为白云岩,其次为灰岩。寒武系和震旦系发育优质白云岩储层,储层物性好,储集空间
  选取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四扣洼陷钻孔7块砂岩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获得了一批较为系统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64.2±5.0)~(1.9±0.4) Ma
  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记录不同地层的倾角变化,是当前测井技术识别角度不整合现象的主要方法。然而,面对很多缺乏地层倾角测井方法的研究区,甚至识别对象为平行不整合时,该方法表
  以几个海外区块的评价为例,说明石油地质在不同勘探开发程度区块的评价方法和过程。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在勘探项目的不同阶段,油气地质研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低勘探程度区
  对2007年7月17日天山北坡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在南压高压呈双体型、中亚低值系统在天山北坡东段稳定维持的环流背景下。在层结稳定的条件下,沿天山
  西南低涡是影响四川盆地及我国东部天气的重要中尺度系统,2007年7月17日前后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重庆的大暴雨过程就是许多此类强降水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个例,研究其中尺
  2007年7月16-20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部和重庆的大暴雨过程是中尺度系统活动引发降水过程的一个典型个例。本文在利用常规、遥感等多种观测资料对2007年7月16-20日的强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