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构建了2套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的效果.结果 表明,在高盐胁迫环境下互花米草生株高及生长量均高于芦苇,2种植物人工湿地对CODMn、NH4-N和磷的去除效果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对CODMn
【机 构】
: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266071
【出 处】
:
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不同耐盐植物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构建了2套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比分析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人工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的效果.结果 表明,在高盐胁迫环境下互花米草生株高及生长量均高于芦苇,2种植物人工湿地对CODMn、NH4-N和磷的去除效果显著.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对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9.02±1.45)%、(56.64±1.55)%,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5.16±2.15)%、(94.50±0.82)%,2种植物湿地对磷酸盐、总磷的去除率差异性不显著(P>0.05),分别在40%、50%上下波动.互花米草湿地对CODM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高于芦苇湿地,分别高12.38%、9.34%,差异性显著(P<0.05),且互花米草湿地对硝化反应促进作用大于芦苇湿地.因此,互花米草能更好的适应高盐胁迫环境,与芦苇湿地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的效果相比,互花米草湿地具有更好的净化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nonylphenol,NP)胁迫下和净水释放后菲律宾蛤仔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中五种基因的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菲律宾蛤仔内脏团中的Cu/Zn-SOD、GST-pi、VpGPx、CY和RpAh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A(1.6 μg·L-1)、B(5.04 μg·L-1)、C(15.88 μg·L-1)和D(50 μg·L-1)四个浓度NP胁迫下均有显著的变化趋势.胁迫期间:Cu/Zn-S
呼吸代谢是生物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性行为,是进行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途径.呼吸代谢可以反映水生生物自身的生理生态状况,其变化趋势和自身因素及环境因子之间紧密相关.为获知不同鱼类呼吸代谢与温度及体重的关系,以鲻鱼、青石斑鱼和黑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封闭流水式呼吸代谢实验装置,开展不同水温梯度、不同体重的南海野生经济鱼类的呼吸代谢实验,分析了不同水温及体重条件下鱼类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确定了各种野生渔业生
本文以中肋骨条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了海水中铝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氧化压力的影响,以分析铝对中肋骨条藻前期催化及后期抑制生长的作用机制。结果 表明,铝受到作用时间和浓度两种因素的影响,对中肋骨条藻产生了促进和抑制两种不同的生长效应。在培养前期,铝主要通过促进藻细胞对硅酸盐的吸收以及单位藻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使其光合作用增强,进而催化促进藻细胞的生长。而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培养后期硅酸盐显著减少以及铝
近年来,海洋溢油污染事故频发,对我国的渔业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很大的危害.本实验中选择胜利原油和180#燃料油为胁迫污染物,以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鱼类——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受试生物,开展了溢油污染对牙鲆的毒性效应研究.首先胜利原油和180#燃料油对牙鲆鱼卵和仔鱼有急性致死、致畸毒性,对鱼卵的24 h-LC50分别为0.298 mg/L和0.168 mg/L,对仔鱼的
根据2015年8月在大亚湾海域进行的资源环境调查,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亚湾紫海胆稳定同位素特征、营养级、壳径差异和食性特征.结果 表明:大亚湾紫海胆平均δ13C值为-13.35±1.21‰,平均δ15N值为9.14±0.38‰,平均营养级为2.11(2.09-2.13).不同壳径之间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亚湾海域生物δ13C值分布范围为-9.93± 1.59
通过采用特制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C4D)在线监测微滴定化学反应过程,本研究创建了一种新方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的含量.模式一、以Ag+为标准滴定剂滴定系列标准浓度的盐酸环丙沙星.AgCl沉淀的产生引起反应液离子强度发生规律性变化,因此造成C4D所测定表观电导率值的相应变化,并在滴定终点时产生明显突跃.在优化条件下考察到达滴定终点所需耗时T与被滴定盐酸环丙沙星浓度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在2
2015年4月,在本所实验大棚内开展了三角帆蚌(Hyriopsiscumingii)不同放养密度净化湖水的试验研究.试验在白色聚乙烯塑料桶中进行,选择规格(平均体长9.3cm、平均体重84.7g)、活动正常且个体接近的三角帆蚌为试验对象,共设6个试验组,分别为0只(空白组)、2只、4只、6只、8只、10只,试验用水取自武昌南湖.试验前,先将三角帆蚌洗净并在自然水体中静放24小时,让其吐出脏物,称量
降低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体内大肠杆菌的数量,增加食用牡蛎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臭氧-紫外线系统灭菌海水,进行各净化处理条件试验,探讨适宜的净化近江牡蛎的方法。海水充入臭氧进行灭菌并注入紫外线循环系统中,然后牡蛎放入系统中对其进行净化,研究温度(15,20,25℃)、盐度(10,15,20)、贝水质量比(1∶5,1∶10,1∶20)、水交换频率(1,3,5次/h)等不
为了提高复合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并将其运用于高效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试验。养殖外排水选择海水养殖大菱鲆外排水;水生植物选择芦苇,种植密度为64株x m-2;湿地系统基质填料选择珊瑚石、蛭石和细砂。在系统未循环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探究不同基质层与系统氮效率的关系。在系统循环条件下,探究添加硝化细菌和调节间歇进水方式对系统脱氮效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的氮响应机制对研究生物脱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X3(Halomonas alkaliphila)生化周期与培养液中氮形态的关系,对该菌的脱氮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1)含混合形态氮培养液中,细菌X3在对数生长期主要进行有机氮的降解;整个周期中,氨氮先升高后降低,48h达到最高值,亚硝酸氮先升高后降低,第4天达到最高值,硝酸氮表现为先下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