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郑州生态与农业气象站2008年4月份梯度和涡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春季冬小麦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1)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浅层土壤温度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减小,夜里有较强的辐射逆温存在;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和气温正好相反;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日变化逐渐减小,50cm及以下基本不存在日变化.(2)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曲线是个单峰曲
【机 构】
:
郑州市气象局,郑州 450005 河南遂平县气象局,遂平 463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郑州生态与农业气象站2008年4月份梯度和涡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郑州春季冬小麦田的小气候特征和地表辐射特征.结果表明:(1)近地面层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和浅层土壤温度都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的日较差逐渐减小,夜里有较强的辐射逆温存在;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曲线和气温正好相反;土壤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日变化逐渐减小,50cm及以下基本不存在日变化.(2)光合有效辐射的日变化曲线是个单峰曲线,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光合有效辐射值逐渐增大,同时随高度角的减小而减小,最高值出现在12时左右;地表净辐射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其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都是中午达到最大值,夜间达到最小值.但阴天时净辐射的日变化振幅比晴天大大减小,且阴天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滞后.
其他文献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南部太湖流域和苏州市区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苏州地区年平均雷暴日的年变化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夏季达到峰值.闪击次数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10时左右是闪电最少时段,峰值出现在凌晨2时和下午19时,其中19时为日均最高值.夏季19时
通过对2007-2008年度农业行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进行总结分析:农业行业气象服务效益的贡献率为6.9%;农业生产对气象条件敏感、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很高再次得到确认,且农业行业对现有的气象服务感到满意;目前农业行业中使用的气象服务基本无成本;时效较长的预报和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气象服务在农业行业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详细研究了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6年,全年逐日细菌性痢疾发病与地面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细菌性痢疾发病与水汽压(空气绝对湿度)极其高度相关,单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85以上.在所有候选预报因子中,它的方差贡献,可以占到80%上下.采用多元回归概率分级技术,建立了细菌性痢疾医疗气象预报及风险水平评估模式.各预报时效的完全正确率平均为70.49%误差±1级的正确率平均达到99.67%.
用GIS技术分离提取贵州高原上坡度<6°、面积>667hm2栽培水稻大坝子的地理信息为遥感监测区域.用2005-2006年MODIS的旬合成NDVI序列与农业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水稻生育期、长势与NDVI的关系。结果发现,水稻的各生育期与NDVI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返青后NDVI在0.60左右,分蘖到拔节期NDvI迅速上升到0.70,在孕穗到抽穗期NDVI到达峰值0.75左右,从乳熟到成熟则下降到
尝试利用GIS技术建立干旱监测评估系统,通过对辽宁省再分区,不同区域分别建立干旱遥感监测模型,进行辽宁省干旱灾害监测,并结合高程数据和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通过调用不同作物、不同等级的灾损系数进行干旱定量评估的探索.
采用混合像元分解法对MODIS资料进行计算,得到了海南沿海地区的荒漠化面积,并与作为参考标准的SPOT图像获取的荒漠化面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解得到的荒漠化面积与高分辨率的分析结果较为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10.47%.
植被是气候及其他环境因子的综合反应,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基于Holdridge生命地带指标法和非监督分类法,利用研究区1982、1992和2002年气候数据、NDVI数据和DEM数据,融合后的多源数据,然后进行非监督分类.经过分类后处理、空间分析、数据挖掘后,得出黄淮海地区1982-2002年植被覆盖变化图.结果表明:20a间黄淮海地区植被覆盖变化较为和缓,保持了较一致性;变化比
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状况是干旱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指标,对植被和土壤光谱特征的解译是进行旱情程度判断的重要因子.近期,基于水的光谱反射特性,提出的地表含水量指数(SWCI)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表的含水量值及其变化,可用于大范围且快速的浅层土壤墒情遥感监测.通过与NDVI对比分析发现,在对浅层(0-50cm)土壤水分进行监测时,SWCI比NDVI更为敏感,这有助于在实时干旱动态监测中更好采用不同的指数以提高
以新疆2005年4~8月土壤墒情数据和MODIS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主要农作物生长季内NDVI变化、不同层次土壤相对湿度与昼夜亮温差的相关分析,构建了土壤相对湿度回归模型.所有模型均通过0.01的极显著水平的F检验,分析得出:新疆5月下旬以前利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墒情精度在81%以上,6月上旬~8月下旬单纯地使用热惯量法监测土壤墒情精度不够理想.
利用Anusplin插值软件对东北地区146站1961-2004年四季降水量进行空间化处理,各季区域平均MRE分别为春季14.3%、 夏季14.1%;秋季18.1%;冬季25.1%.对栅格数据采用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四季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春季,整个时段呈弱增多趋势,但不显著,1980年代前增加,之后减少;夏季呈减少趋势,1985以后呈显著减少趋势;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