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来源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iu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现途径:科学谋划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布局,扎实推进齐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组织实施。
其他文献
制定农村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体系的研究,建立健全吸引农村人才留在家乡创业激励的政策,农村青壮年输出要纳入计划。重点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活动平台,将乡村文化建设更新融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实现“城乡等值”建立“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惠民队伍,弘扬正确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建立奖励和诚信体系保障,激励帮扶农村脱贫致富的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政策引领、产业扶持,引进或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业者给
中国从2001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申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项目开始,非遗进入大众视野,申报非遗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政府立法保护、出台鼓励政策及民间多种形式活态传承,参与主体层出不穷,活动搞得如火如茶,总的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均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可喜可贺。但在如何抓住核心元素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层面,与新时代要求和世界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在此,对非遗的创造性转
群众文艺创作的目的是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何通过群众文艺创作来传递正能量,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和有价值的思想,是群文创作者的主要任务.1996年,象山以充满浓郁渔乡风情的双人舞《挂灯》一举夺取全国第六届“群星奖”银奖,时隔十年的2007年,象山再次以气势恢宏的大型广场舞蹈《海达渔鼓》冲刺“群星”,最后以鲜明的地域特色、磅礴的阵容气势、独特的舞蹈语汇,摘取了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广场舞蹈表演奖,成
在非遗保护传承中,预防趋利倾向,文化馆应加强沟通,合理引导,提高传承人的民族意识,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非遗保护传承,多方通力合作,大力监管,打造良好的非遗传承政治和生态环境,强化传承人核心地位,引导传承人摒弃趋利倾向,发扬工匠精神。
群众文化“两头热”现象在当今的群文活动中较为普遍.所谓“两头热”,即参与文化活动出现的人群年龄日益老龄化、儿童化.以本人多年的基层群众文化经历来分析,“两头热”现象已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群文创作的“两头热”、群文项目的“两头热”,甚至是文化品牌的“两头热”.对此,本文将从形成原因、发展特点以及完善措施三个层面简要阐述,以益于群众文化的健康、全面发展.
嘉定区将“文化众筹”引入公共文化领域,即政府搭建平台,吸引有梦想、有创意的文化爱好者、社会群体主动参与公共文化,为社会力量参建公共文化搭建云平台,让组织者通过网络向市民征询互动、募集资金,以支持文化活动的组织开办,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源头活水。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发展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产业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政策方面有诸多约束,文化事业也必须同步发展,因此其策略与措施也具有相对的独特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应依托自己的优势,立足于长远,依托转变机制,提高效能。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更离不开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使之真正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当前,农村文化礼堂总体运行将由创建成长期进入全面发展期的提质扩面时期,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农村文化礼堂转型升级,实现常态化、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各级文化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务必要依托文化礼堂这个平台,加强对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保持乡风,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乡村风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汇聚了56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由于各民族之间、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才彰显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同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也为文化研究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人民群众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奠定了无可厚非的现实基础.
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其客观规律.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等重要论述,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阐明了在新时代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发展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