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简要阐述了茯苓新品种"闽苓-A5"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菌丝形态、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农艺学特性产品品质,重点对栽培技术,包括菌种生产配方,注意控水与通气,适时覆土等要点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进行了说明,为茯苓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茯苓松蔸高产栽培指供指导.
【机 构】
:
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4 邵武市绿衣食用菌有限公司,福建邵武354000
【出 处】
:
福建省科协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分会暨2013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阐述了茯苓新品种"闽苓-A5"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如菌丝形态、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农艺学特性产品品质,重点对栽培技术,包括菌种生产配方,注意控水与通气,适时覆土等要点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进行了说明,为茯苓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茯苓松蔸高产栽培指供指导.
其他文献
本文对牡丹雄蕊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牡丹雄蕊中蛋白质、钾、钙、镁、磷、硒等元素及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VE含量较高,是一种较好的天然保健食品资源.
牡丹是原产中国的特有生物资源,中国栽培牡丹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药用、观赏与综合利用三个阶段.牡丹容易大面积栽培,生态经济作用突出、牡丹籽产量高、籽油品质优,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概要介绍了发展木本油料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油用牡丹的发展前景与关键技术,提出将油用牡丹归入新木本油料在国家层面加以发展,指出了发展油用牡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培育油用牡丹主导品种,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牡丹籽
以牡丹花瓣为主要原料,以白砂糖、食盐等为辅料,以加糖后用手揉搓,再装坛的方法制作,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生产牡丹花酱的最佳生产工艺为:牡丹花瓣加入量40%,白砂糖加入量60%,揉搓、装坛,适宜制作牡丹花酱的品种为凤丹白.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以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从凤丹籽饼粕的正丁醇层分离得到8个单萜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白芍苷((abiflofin,Ⅲ)),(4"-羟基白芍苷(4"-hydroxyl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牡丹籽油.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萃取率的温度、压力和时间进行了考察;以萃取率为响应值,以温度、压力和时间3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L934),对提取条件较为温和、对油脂抗氧化性成分破坏较小的超临界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DPPH法和亚铁离子(Fe2+)诱导的过氧化体系法,以油酸为对照,研究了压榨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两种工艺提取的牡丹籽油清除DPP
农香2号是由来自福建野生香菇菌株L.0212与四川野生香菇菌株L.0249通过单-单杂交选育而来,其朵形圆整、菌柄较细、产量高、鲜菇耐储藏,属中温中熟品种,可采用靠架式栽培和覆土栽培.
以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菌根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土壤基因组DNA,以通用引物扩增真菌18S rRNA基因V1+V2区,将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获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DNA特征指纹图谱,并对图谱中的优势条带回收测序,通过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而
芝102是以南韩灵芝和G8-2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技术,筛选获得的杂交菌株.其具有抗杂菌能力较强,朵型好,出芝整齐、产量高等特点.
本文利用前期从灵芝产地分离鉴定得到的三个无柄灵芝菌株(Ganoderma resmaceu),通过子实体与担孢子两方面比较了无柄灵芝与赤芝之间的异同点.测定了三个无柄灵芝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和pH,结果表明无柄灵芝菌丝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5.通过栽培实验比较了不同菌株间农艺性状差异,其中开平灵芝产量达到38.62g/袋,具有栽培价值.经测定无柄灵芝多糖含量达到4 63 mg·g-1,三萜
为了摸索出一套稳定、高效优质的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结合实际生产,进行原辅材料配比调整,设计8个供试配方.通过不同操作阶段的pH值、温度变化记录和前5潮产量记录统计,确认配方5(每m2:菌渣25kg、牛粪10kg、过磷酸钙0 75kg)和配方8(每m2:菌渣22.5kg、牛粪12.5kg、生石灰0.3kg、过磷酸钙0.75kg)两个配方值得推广示范,但在栽培工艺上有待于进一步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