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人群营养正朝高能量膳食、低体力活动的方向变迁,营养相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与这一营养变迁密切相关.其中含糖饮料的消费与肥胖、Ⅱ 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有关,但目前含糖饮料消费存在矛盾,即饮料销售量急剧增长,但膳食调查数据显示饮料消费量很低.目前主要采用3 天24 小时膳食回顾调查短期食物及饮料消费情况,这种方法 比较准确可靠,但可能遗漏或低估摄入水平,尤其是可能遗漏消费频率不高的饮料.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影像或者声音记录事情的过程,可能为饮料摄入评估提供新的思路.然而,此种方法 在人群中开展膳食调查是否适用,能否加强记忆、降低24 小时回顾的遗漏还不清楚.本研究目的 为:1)比较用手机法24 小时回顾调查(SA-24R)与填表法24 小时回顾调查(WA-24R)收集的饮料消费情况的差异;2)收集部分人24 小时尿样,比较不同方法 得到的饮料消费量与尿量的相关性,验证不同方法 准确性;3)比较新的饮料频率表与传统频率问卷对饮料消费量或频率的检出率.方法 本研究采用交叉设计,纳入上海城乡居民各60 名,共120 名调查对象,分别分为两组,一组先进行手机法调查一周后进行传统填表法调查;另一组顺序相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及体格检查、手机法膳食调查、填表法膳食调查、饮料频率调查及手机可行性调查,收集部分调查对象24 小时尿液.结果 随机化分组的120 人中有3 人由于不符合纳入标准排除,7 人未完成调查,最终分析共纳入110 人.该人群消费的饮料主要分为9 种,分别为:传统的无能量饮料,如白水、茶等;瓶装无能量饮料,如瓶装水、无糖可乐等;100%果汁;牛奶(不添加糖);苏打和软饮料;茶和咖啡(含糖);果汁饮料(含糖);牛奶(含糖);酒精饮料.手机法与填表法两者总饮料消费量的相关系数为0.60(P<0.01),其中各类饮料两种方法 的相关性基本均有意义.手机法较填表法总饮料摄入量低222g/d,其中水、茶等无能量饮料相差-229g/d.尿液分析也发现手机法得到的饮料摄入量较24 小时尿量少,现象不合理;而填表法得到的饮料摄入量较24 小时尿量多,现象合理.提示手机法存在低估的情况.手机可行性分析发现:46%的人报告用手机拍摄容易感到尴尬、43%的人认为手机法耗时、57%的人更愿意拍照片.频率问卷估计得出的饮料摄入量与两种方法 的一致性均在60-80%之间,该指标在60-80%之间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手机法对饮料摄入的评估与填表法具有相关性,但未能发现手机法能够提高饮料摄入评估,其中调查对象工作量大、拍摄过程复杂、耗时可能是导致低估的原因.新饮料频率问卷能够较真实的反应饮料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