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海平面变化还受局地海温、海流、风、气温、气压和降水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导致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出现的次数偏多,程度加大.本文通过对中国东海沿海近3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东海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变化的规律、成因以及对沿海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东海沿海的季节性高海平面,一般出现在盛
【出 处】
: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区域海平面变化还受局地海温、海流、风、气温、气压和降水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导致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出现的次数偏多,程度加大.本文通过对中国东海沿海近3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等水文气象资料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东海沿海季节性海平面异常变化的规律、成因以及对沿海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 东海沿海的季节性高海平面,一般出现在盛行南向季风和表层南向沿岸流较强的9月前后,低海平面以2-4月最低,海平面年变化幅度多在30~45 厘米.该海区沿海海平面季节变化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年变幅北大南小,高、低值出现时间由北向南推迟.(2) 东海沿海月均海平面变化异常的月份基本发生8月至翌年的2月,其中,1-2月和8-10月月均海平面异常的次数最为集中,且近年有增多的趋势.(3) 东亚季风的变化是影响中国近海海域海平面变化的重要原因,东海沿海月均海平面的异常变化与风场和气压场有密切的关系,由风引起的风生流与海平面的高度场变化基本一致.(4) 中国沿海海平面的季节变化以年周期为主,在东海沿海海平面、海温、气温和气压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季节性变化基本一致,但季节海平面的异常偏高或者偏低与海温、气温和气压的相关性不是很高.(5) 东海沿海季节海平面的变化包含了长期趋势变化和各种周期性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东海沿海海平面在不同季节震荡周期存在差异,冬、春季与厄尔尼诺相关的4-7a 的周期较为明显,其振幅超过2cm;夏、秋季海平面以2-3a 和准9a 的周期最为显著,其振幅均超过2cm.(6) 季节海平面的异常升高抬升了风暴增水的基础水位,增加了沿海城市的行洪排涝难度,加大了台风和风暴潮致灾程度,减弱港口功能,并且引发咸潮入侵、海岸侵蚀等,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沿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其他文献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and periodicity change of the Pacific-Japan (PJ) pattern during 1979–2008 are investigated using observation/reanalysis datasets and AMIP-runs of 20 atmospheric general cir
温室气体、污染气体排放是当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谈判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目前国际上缺少对大气层的高垂直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连续的大气温室气体定量观测数据,以及用于研究大气成分的日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特征事件过程。
病态问题是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经常会遇到的棘手问题,广泛存在于GPS快速定位[1]、GPS水汽层析、卫星重力延拓[2][3]及InSAR形变监测等领域。当模型出现病态时,观测数据的微小变化常常会造成估计的巨大变化,估值极不稳定,严重影响数据处理质量。这种情况下,测量数据处理常用的经典最小二乘估计虽然仍是无偏估计,但已不是最优估计了[4]。
The 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ECS) measures the warming extent of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under doubling CO2 concentration.The ECS with large model spread is expected to scale model response
With the motivation to examine the performances of Earth System Models (ESM) in the simulation of air-sea CO2 flux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and South China Sea (SCS),the authors have collected cu
针对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权分配不合理、验前随机模型不准确的情况,论文以partial-EIV 模型为基础,推导了附有相对权比的总体最小二乘平差算法;通过在平差准则中加入相对权比,自适应调整观测向量和系数矩阵随机元素对模型参数估计的贡献,给出了确定相对权比的验前单位权方差法和判别函数最小化迭代算法,该算法普遍适用于一般性的系数矩阵和权矩阵。通过直线拟合和坐标转换模拟算例的比较分析,发现当观测值和系数矩
基于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 1951.1-2010.12 的月降水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 法)对全球、东西半球、5 大陆和4 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等不同空间尺度年降水量的年代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长期趋
春季积雪融水是额尔齐斯河河源区最重要的水资源。为探索森林对春季融雪过程的影响,于2014年融雪期在额尔齐斯河河源区-卡依尔特斯河流域,选择草地、林中空地和林下三种不同地貌条件,分别观测积雪消融过程。结果显示:积雪消融过程中,积雪深度和雪水当量的变化并不是不同步的,积雪深度的减小是持续发生的,是新雪密实化作用的结果;而雪水当量仅在日均空气温度高于0 ℃时才出现快速的下降。
高原上分布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内陆湖群,是中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些数量和面积巨大的湖泊多处于自然状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它们的萎缩或扩张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气候与环境的变化状况,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湖泊区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受自然和物质因素的约束,难以有效地获得湖泊的变化数据,影响了人们对高原内湖泊水体变化时空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
本文提出了利用一种新型天文望远镜组网开展地震预测研究的建议,并讨论了有关问题。利用等高仪、照相天顶筒等经典天体测量望远镜观测得到的天文时间和纬度,扣除地球自转的整体变化后的残差序列在仪器周围一定范围的强地震前出现短期异常的现象,于唐山大地震后被发现,研究认为这种短期异常可能来自震前地下物质的剧烈运动引起的铅垂线异常对天文时纬观测的影响。研究得到国内外存在该现象的几十个震例,并利用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