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山东春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春季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关系密切,山东春季降水与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具有很好的同步联系.前期(冬季)日本东北部500hPa高度场是影响山东南部春季降水的关键区,具有预测意义.500hPa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型是造成山东春季降水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西高东低型是造成山东少雨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
【机 构】
:
山东省气象台,济南,250031 兰州高原大气研究所,兰州,7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SVD技术,诊断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与山东春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春季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关系密切,山东春季降水与东亚上空500hPa高度场具有很好的同步联系.前期(冬季)日本东北部500hPa高度场是影响山东南部春季降水的关键区,具有预测意义.500hPa高度距平场东高西低型是造成山东春季降水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西高东低型是造成山东少雨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势。
其他文献
积雪异常既是当时某地区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又反作用于后期该地区的地面辐射平衡和水文循环,影响后期该地区,甚至其他地区的大气环流和降水气候变化.自Blanford(1884)首先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冬季积雪与印度夏季降水存在反相关联系以来,积雪对亚洲夏季风和降水异常的影响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开展了不少观测事实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国外科学家多注重欧亚积雪异常对印度季风降水的影响(Walk
气候系统模式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能是单个模式,寄希望于在某个模式上完成所有任务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应当由多个模式共同组成气候模式系统,各个模式之间既有所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同模式负责不同任务.如全球气候模式负责预测、模拟全球尺度的大气环流的基本特点,区域模式以全球模式为依托,负责预测、模拟区域尺度过程及要素,二者的动力学框架依任务不同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案,但物理过程必须相同,只是在全球模式中较区域
本文利用GISST 1958~1999年逐月资料对热带印度纬向海温变化作了分析,并进行数值试验.发现当热带印度洋海温纬向梯度为正异常时,将会推迟东亚季风的爆发,其东部海温为正异常时的影响要较负异常时的为大;此时无论该东部海温为正异常还是负异常,对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影响都基本一致,并均能引发在热带东印度洋的异常东风.以上结果表明,Saji定义的印度洋偶极子有一定的局限性.
2002年春季暴发了多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对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收集了全国国家基本气象台站观测的沙尘暴资料和大量的相关资料,从多方面分析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影响.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元大气气溶胶和云的分档模式,该模式可用于研究气溶胶和云的相互作用过程.作为初步应用我们将它耦合到一个一维高阶湍流闭合模式中,并模拟了2001年APEX/ACE-Asia在西太平洋上所观测到的一个个例.模式结果和观测结果的比较显示该模式基本上模拟出层积云覆盖的海洋边界层的基本结构.
利用东亚地区地基气溶胶遥感资料,对MODIS气溶胶遥感产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MODIS遥感产品精度低于其他地区反演结果.而这种差别在气溶胶载荷较高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说明东亚地区卫星遥感所用气溶胶特性模式与实际仍有一定区别,因此基于地基遥感产品和其他观测资料,建立适合东亚地区的气溶胶动态模式是十分必要的.验证结果也表明云是影响气溶胶卫星遥感反演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云空间平均覆盖量在30%
文章论述了四川盆地伏旱强度与7、8月北半球500hpa月平均环流场上副热带三大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阿拉伯高压)的强度、匹配情况、作用大小关系密切,其中匹配最重要,最佳匹配出现大旱,一般匹配出现中旱,最差匹配出现小旱.绝大多数情况下,副高对盆地的伏旱起主要作用,青藏高压和阿拉伯高压起配合作用,个别情况下青藏高压或青藏高压和阿拉伯高压起主要作用。
利用陕西省1961-2002年的实测资料,在剔除城市化热岛效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的可能影响之后,使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得到冬、春、夏、秋四季最高、最低温度第一特征向量均为正值,且方差贡献均超过60%,第一特征向量及其所对应的时间系数能代表最高、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由此研究了陕西省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时空变化趋势特点.分析表明:冬、春、夏、秋四季,无论最高、最低温度1980年以后均呈增温趋势,这种变化趋
本文利用1960-2001年甘肃省5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出汛期(4-9月)各站无雨日数,分析了甘肃汛期无雨日数的基本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标准化后进行经验正交展开(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研究其异常的空间结构及时间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汛期无雨日数自东南向西北呈台阶状增加,甘肃汛期无雨日数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增多或减少.旋转载荷向量场(RVL)反映出5个无雨日数异常
利用1961~2001年气温、降水、积雪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南地区年、季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青南地区40多年来,年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低)气温的平均增温幅度分别为0.2~0.3℃、0.1~0.2℃(0.1~0.4℃),四季的平均气温及夏、秋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春、夏、秋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均呈增温趋势,平均最高(低)气温的其它季节则呈降温趋势;年度和四季地表平均蒸发量的平均增加幅度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