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大陆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和港台的武侠作品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本文试着论述这两种类型英雄小说叙
【机 构】
: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出 处】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中的英雄叙事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大陆建国初期的红色经典和港台的武侠作品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本文试着论述这两种类型英雄小说叙事中人物塑造方面的相通之处及其文化同质同构性,即对人物性格的"锥形化"处理方式,以及这种处理方式所带来的英雄人物性格配置结构格局中的"点阵模式".
其他文献
清代词籍汗牛充栋,若干词籍在作品前后,每每附有评点文字,而群体词人间互相评论者,数量尤为可观.此类评点文字一来可作为各家词学理论的补充,二来词作者与评者甚至同评诸子间
流亡日本期间,梁启超运用"和文汉读法"学习日文,意欲建造一座连通中西文化的巴比尔塔,掀起中国近代社会憧憬西方文化的浪潮,但是翻译方法的急功近利、文学观念的返归传统,以
鲁迅杂文把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作为创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时时关注着社会和人生,并把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赋予意象,创造出了独特的社会意象这种意象形态.鲁迅杂文中有着丰
迄今为止,邵洵美及其唯美主义倾向,在现代文学史以及文化史上的位置与意义,或是暧昧或是隐而不彰.本文认为,只有将其纳入现代性论域中并加以考察,邵洵美的唯美主义倾向始能得
文章以抗日战争初期内地去港文人聚集的香港"学士台"为中心,描述1938年到1941年香港沦陷前以戴望舒、杜衡、穆时英、徐迟、叶灵凤、郁风和叶浅予等为代表的文化人在此的人际
The ionospheric oblique backscattering sounding sys-tem can not only be used to detect the state of the ionosphere and the condition of high frequency channel i
骈文与散文作为文章的两种体式,在中国文章的发展中有着分合消长,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为不同的文人所重视.清代文学昌盛,骈散文同时并起且相互辉映,发展皆到了鼎峰,遂也出现了骈
经国先生逝世之后,我写过两篇长文,只是一鳞半爪而已。1989年起我又写了四篇有关经国先生的文章,发表于《传记文学》。我在美国看到了江南所写的《蒋经国传》,后来江南因此不
延安《解放日报》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共中央和西北局的机关报,其《文艺》副刊和后来的综合副刊是当时全国报纸中发稿最多、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文艺阵地.副刊是党报的
“文革”文学中后期呈现出严重单一化和封闭化的特征,出现了个人作者群的断裂。本文将从“文革”文学作家的分化和移位两个方面,来论述“文革”文学到新时期文学的过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