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土壤中草酸青霉菌HB1解磷能力的研究

来源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kfc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从河北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且长期秸秆还田的土壤中自行分离得到具有解磷能力的菌株HB1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该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4842,对其解磷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施用有利于土壤固定态磷具有分解释放并可以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在土壤培养30d时,处理组中土壤速效磷含量达98.6mg/kg;在培养50d时,小麦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处理组和对照组全磷含量分别为12.6mg/kg、25.9mg/kg和7.62mg/kg、21.1mg/kg,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组与其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在培养30d时,小麦植株生物量增加16.8%.
其他文献
为了探究土壤湿度及物理性沙粒含量对土壤风蚀模数的影响,将人工配制的物理性沙粒含量分别为22.84%、31.31%、43.45%、52.63%、58.80%、67.96%和77.94%七种土壤按照不同水分梯度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制的0FDY-1.2型风蚀风洞中选择5m/s、6m/s、9m/s、12m/s、15m/s和18m/s风速进行历时10min吹蚀,在风洞轴线距出口1.2m处放置旋风式集沙仪测定垂
作物叶片的颜色与其氮素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用叶片的绿色程度来反映其氮素水平.为了量化水稻叶片颜色特征并建立其与氮素营养状况间的关系,使用数码相机在自然光下拍摄了不同时期(拔节期与孕穗期)、不同氮肥用量(6个氮肥用量)下的水稻冠层图像,并比较了4个图像特征参数(色相、明度、深绿色指数、红光标准化值)与产量、叶片含氮量、SPAD值、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特征参数与产量和氮素指标均在0
利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潮土农田生态系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平台,研究长期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功能的影响.该试验平台始建于2006年夏季,实行玉米-小麦一年两熟轮作制度,分4个区组,每个区组设翻耕、免耕、玉米单季免耕等3个处理,组内随机排列.在试验平台平稳运行3年之后,本研究于2009年6月27日(玉米拔节期)与9月
采用Biolog方法研究了砷(As)矿区农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的关系.取样地点位于湖南省石门县雄黄矿(29°38′N,111°02′ E)附近的农田.该地区雄黄矿以蕴含丰富的雄黄(As4S4)资源而闻名世界,为亚洲最大的雄黄矿区,已有1500多年开采历史.1958年后开始大规模开采和冶炼,然而,开采冶炼排放的废气、废渣对当地造成了长期的、严重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的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生物的栖息地,不同粒径的土壤团聚体结构和组成存在差异,影响了土壤生物群落的分布及其生态功能,从而影响了不同团聚体中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这种团聚体-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了土壤的生物功能,最终影响了土壤肥力的培育.我们假设在长期不同的施肥措施下土壤团聚体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团聚体中线虫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的随之变化,由于土壤生物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影响了土壤碳氮转
动植物群落随海拔升高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模式,一般来讲,动植物多样性随海拔的增加呈现递减或单峰模式,然而微生物群落随海拔是否存在垂直分布规律并不明确.Bryant首次指出土壤细菌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是他只对酸杆菌这一类群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王健军等发现细菌的多样性随海拔而增加,但采集的细菌来自河水中的石头,不能代表土壤环境;而最近一次Fierer在秘鲁安第斯山脉对土壤细菌的研究,没有
为明确长期水稻种植对不同母质发育的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从广东、浙江、江西和湖南采集5个典型水稻土,分别由砖红壤、湖积物、第四纪红壤及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每个土壤采集0~20cm、20 ~ 40cm、40~ 60cm三个土层.通过采用454高通量测序和qPCR等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结构和丰度演变与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共获得174 087条有
农业土壤盐碱化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最重要议题之一.据统计,全世界受到盐胁迫的耕作土壤己超过30%,严重影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土壤过量的Na+积累和植物体营养元素不平衡所致.因此,盐胁迫条件下相关营养元素与作物耐盐胁迫能力的关系成为众所关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在2008-2010年间分三个大试验分别讨论了不同基因型水稻在大田和人工气候室(严格控制水、温、光和营养元
在大田条件下,以不同尿素种类和施肥量设置6个试验处理,研究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对大豆干物质积累、SPAD、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和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混施能够提高大豆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且控释尿素占100%(T6)提高最多.从R2到心时期,叶绿素值逐渐增大,施肥各处理与不施氮肥处理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控释尿素占50%处理(L)叶绿素值最高,但各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面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0、112.5和168.75kg/ha)下,小麦蚕豆间作对蚕豆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显著增加了蚕豆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间作效应.间作对蚕豆各个生育期根际细菌影响显著,尤其是在成熟期间作对蚕豆根际细菌数量促进效应最大,与单作相比,在不施氮(N0)、常规施氮(N)和高氮(N3/2)水平下分别增加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