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第2代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为650℃.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成功地组装了330cm×3的MCFC电堆,平均开路电压达到1.10V以上,电流密度达到150mA/cm,输出功率为100W.在电解质基板以及电极内部添加增强纤维,有效地防止了运行时基板断裂.电池以多孔陶瓷板材料r-LiAlO作为电解质支持体;阳极、阴极采用多孔板Ni,孔隙率大于50℅.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能源系(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燃料
【出 处】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是第2代燃料电池,工作温度为650℃.上海交通大学燃料电池研究所成功地组装了330cm<2>×3的MCFC电堆,平均开路电压达到1.10V以上,电流密度达到150mA/cm<2>,输出功率为100W.在电解质基板以及电极内部添加增强纤维,有效地防止了运行时基板断裂.电池以多孔陶瓷板材料r-LiAlO<,2>作为电解质支持体;阳极、阴极采用多孔板Ni,孔隙率大于50℅.
其他文献
对全局过程节能改造的能量集成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的顶层分析法,对蒸汽动力系统剩余热功转化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采用了全局过程产用蒸汽等级优化,使过程改造的全局能量集成始终以经济效益为判据,由外及内层层深入,以较少的过程数据和工作量完成复杂的能量集成改造分析。应用实例表明,改进的顶层分析法于复杂过程系统节能改造的方案确定是有效的。
该文在采用冷负系数法计算我国典型气象地区负荷分布的基础上,对供热空调系统不同压缩机转速下的变工况特性、变速容量调节特性及其节能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了寻找根据室外温度条件对供热空调系统的容量进行实时控制的压缩机转速变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引入了超临界系数以描述液滴冷凝这一动态过程;并综合最小临界体积,冷凝速率和坚直壁面液滴脱落条件等三个相互制约的因素考虑接触角最优取值;探讨了提高冷凝速率的有效途径。
基于对氨/水体系气液平衡研究的文献调查,选择了Guillevic等提出的一套等温数据为工作基础,该文研究了状态方程法与活度系数法对氨/水体系气液平衡性质预测的适用性,其中状态方程法分别选用理想体系的计算方法,BWR方程、SR-Polar方程、LK-P方程和RKS方程;活度系数法是基于气相选用RKS方程,液相分别选用NRTL模型、电解质NRTL模型、UNIQUAC模型、UNIFAC模型和Wilson
本文对CO跨临界循环水—水热泵的运行动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外部热源条件和运行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CO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公式,分析了气体冷却器和蒸发器的热交换完善程度以及对系统的运行动态特性的影响,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CO跨临界循环水—水热泵性能的理论分析,并探讨了运行调节的基本方法.
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研究重点,如何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而热泵又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针对以40℃~45℃地热尾水为低温热源的中高温地热热泵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及实验研究.首先,利用可用能效率并结合CSD方程为该系统选择了循环性能较好的低环害混合工质,以达到实际运行和环保要求;其次,将该工质应用于实际系统并根据不同的冷凝器水流量和冷凝器的进口水温,试验测得了大量
本文综述了涡流管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进展,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利用涡流管的特殊制冷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和工质内复叠节流加涡流管复合循环,以期突破混合工质低温区的瓶颈.
为了提高中低温余热回收动力系统的性能,本文在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火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合LNG冷能利用的新型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通过与LNG的有机结合,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热效率提高14.5个百分点,(火用)效率达到54℅.为了进一步揭示效率提高的原因,我们比较了常规混合工质热力循环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的(火用)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NG--混合工质热力循环高效的关键在于循环平均放热
提出了一个燃气机热泵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并介绍其组成.为了分析燃用不同气体燃料的系统热力学完善程度,提出了标准气耗的概念.对热电冷三联供系统的分析表明,该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可达1.49,比热电冷分供高一倍,标准气耗则降低一半左右.
介绍了燃气机热泵的工作原理,并进行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火用)分析和能级分析,结果表明燃气机热泵具有高的热力学完善性,能量利用过程也比较合理.阐述空气源燃气机热泵的容量确定,并对机组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探讨.认为机组在东北地区应采用燃气锅炉进行辅助加热,并采用交替运行方式,在黄河流域应用应按供热工况设计,在长江流域应用应按空调工况设计,在华南地区应用则可以缓解夏季电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