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血管关系的MRI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on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RI3D-TOF联合3D-FIESTA序列对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HFS)及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盲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单侧33例面肌痉挛及5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3D-TOF与3D-FIESTA影像资料,评判面神经及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并追踪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结果,以其为金标准,比对责任血管;患者对侧无症状神经组作为对照组.结果(1)3D-FIESTA序列对神经及其周围小血管的显示能力明显优于3D-TOF序列.(2)TN组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52例(52/57,91%);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接触部位分别是REZ38例(38/52),PGS10(10/52),PEZ4例(4/52).无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14例(14/52,27%);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接触部位分别是REZ2例(4/14),PGS3例(3/14),PEZ9例(7/14).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症状组(P值<0.01),主要接触压迫位置于REZ区.HFS组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29例(29/33,88%);面神经与责任血管接触部位分别是REZ19例(19/29),PGS6例(6/29),PEZ4例(4/29).无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6例(6/33,18%);面神经与责任血管接触部位分别是REZ3例(3/6),PGS2例(2/6),PEZ1例(1/6).症状组神经血管关系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症状组(P值<0.01),主要接触压迫位置于REZ区.(3)对比手术结果,MR诊断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神经血管关系的敏感度为91%,准确度为87%.结论 3D-TOF联合3D-FIESTA序列能清晰显示血管压迫性面肌痉挛及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责任血管,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术前评估有其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起点对股骨颈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10年6月一2015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30例,男75例,女55例,年龄平均(69.2士4.3)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于受伤住院后即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术前24 h停药,拔除引流管6h后继续使用,对照组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药物应用至术后5周,其
会议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应用后稳定型初次膝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对我院关节外科从2012年2月到2016年7月收治的10例帕金森病合并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施行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7例合并胫骨侧骨缺损的病例使用了胫骨侧延长杆(3例使用了胫骨侧金属垫块填充骨缺损,4例使用螺钉加骨水泥的方式填充骨缺损)。全部病例均使用初次股骨髁假体和普通后稳定型聚乙烯垫片。全部病例
目的 研究微创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replacement,UKA)治疗膝内侧室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采用Oxford第三代单髁假体行微创膝关节置换并得到随访的2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小组医师手术,术后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其中病例纳入标准为膝关节病变主要局限于膝内侧间室;膝关节内翻小于1
Study Design A retrospective radiological study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 with posterior fusion covering pseudarthrosis for thoracolumba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来源人尿源干细胞(human urine-derived stem cells,hUSCs)的增殖、衰老及诱导成骨分化能力,探讨供体年龄因素对hUSCs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潜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9例健康人尿液标本(儿童组,5-14岁,6例;中年组,30-40岁,5例;老年组,65-75岁,8例)共19例,进行hUSCs的体外培养。培养至第四代细胞(P4)进行实验。通过光学显微
目的: 通过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初步探究椎弓根导航模板在椎体骨折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的8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前根据CT平扫后所得DICOM数据,借助数字模拟计算分析软件(Mimics 17.0)及数字化快速成型技术,重建患者伤椎及其周围椎体,并根据伤椎在三维空间内的骨折情况,通过分析、计算、寻找椎弓根螺钉的最佳置钉钉道,设计与椎体后部解剖学
目的 研究跟骰关节面的形态解剖特征,为跟骨前部内固定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笔者自2013-年01月—2015年06月解剖40只成年人足踝部标本,其中,24只防腐标本由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16只来自手术截肢新鲜标本。随机编号分为男、女2组(男22只,女18只)。每只标本来源于不同个体,不分左右侧别。以跟骨长轴作为解剖测量基线,解剖观察跟骰关节面形状,测量跟骰关节面水平横径和最
目的:评估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标记的高表达CXCR4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增强干细胞再生椎间盘的能力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介导CXCR4基因转染MSCs,使其高表达CXCR4,然后SPIO标记,移植到退变的椎间盘内,以MSCs和等体积PBS为对照。术后8周、16周通过X线检
目的 分析总结第三脑室淋巴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第三脑室淋巴瘤CT及MRI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第三脑室淋巴瘤病理及影像学特征表现和有关鉴别诊断。结果 第三脑室淋巴瘤CT平扫多表现等/高密度均匀类圆形肿块,MRI表现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DWI信号高于颅内常见肿瘤,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均匀性强化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图像拼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DR下,行脊柱及下肢分段摄片检查并行全长图像拼接所得的30例图像资料。结果 所得脊柱及下肢全长图像清晰、完整、连续,能很好的满足临床测量、诊断、治疗要求。结论 通过DR拼接技术可为临床医师诊疗提供可靠依据。